中药制剂喜炎平对抗生素抗菌作用影响机制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i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喜炎平对头孢唑林钠体外抗菌作用的影响,以及喜炎平与头孢唑林钠联用对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功能、吞噬功能、呼吸爆发能力以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方法:  1采用微生物药敏试验方法检测喜炎平、头孢唑林钠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含药血清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影响。  2小鼠分组:将10只正常小鼠作为空白组;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的40只小鼠分为模型组、喜炎平组、头孢唑林钠组及喜炎平+头孢唑林钠组(联合用药组)。空白组与模型组经腹腔给予生理盐水,其他组经腹腔依次给予喜炎平、头孢唑林钠、喜炎平+头孢唑林钠。  3应用transwell小室法分析喜炎平与头孢唑林钠联合应用对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  4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喜炎平与头孢唑林钠联合应用对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5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喜炎平与头孢唑林钠联合应用对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能力的影响。  6应用显微镜观察喜炎平与头孢唑林钠联合应用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结果:  1经喜炎平作用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未见抑菌活性。经头孢唑林钠作用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见一定的抑菌活性。喜炎平与头孢唑林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明显大于单用头孢唑林钠(P<0.05)。  2经喜炎平、头孢唑林钠和喜炎平+头孢唑林钠处理后,各组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经喜炎平、头孢唑林钠和喜炎平+头孢唑林钠处理后,空白组、喜炎平组、联合用药组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实际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头孢唑林钠组(P<0.01)。空白组、喜炎平组和联合用药组两个指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头孢唑林钠组两个指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4经喜炎平、头孢唑林钠和喜炎平+头孢唑林钠处理后,空白组、喜炎平组、联合用药组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活化率和刺激指数与模型组、头孢唑林钠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空白组和联合用药组的两个指标也明显高于喜炎平组(P<0.01),空白组和联合用药组的两个指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头孢唑林钠组的两个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  5经喜炎平、头孢唑林钠和喜炎平+头孢唑林钠处理后,空白组、喜炎平组、联合用药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头孢唑林钠组(P<0.05),空白组、喜炎平组和联合用药组两个指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头孢唑林钠组两个指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喜炎平可增强头孢唑林钠的抗菌活性。  2喜炎平与头孢唑林钠联合应用,可通过改善机体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呼吸爆发能力,改善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来增强机体的抗菌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miR-502-5p在乳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乳腺癌细胞早期凋亡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1、主要材料  组织标本:收集2010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