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实效调研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雨水利用事业开始发展起来。2007年北京市新建雨水设施300余项,是雨水大规模应用的第一年。但是在雨水管理技术及政策上也存在些问题,如雨水利用模式单一、雨水规模不合适、雨水管理政策制定较慢等。本文主要从雨水利用模式及关键参数优选和雨水管理框架设计两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对北京市200余项雨水利用项目进行了调研分析,对其中的42项项目的运行状况进行了重点考察和水质、水量跟踪监测。经过对主要水质指标(CODσ和浊度)综合分析比较后提出雨水回用模式的推荐次序为:土壤滤池、带沉砂池的雨水池、内渗渗井、多介质滤池、渗透墙、雨水池,罐、雨水池串联。重点推荐土壤滤池为核心的净化工艺,其出水水质较好;另外对现状雨水利用工程系统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对策。 (2)在分析北京市30年降雨特性的基础上,用频率累计法建立了径流系数、设计规模(降雨量)与年收集水量的统计模型与解析图表,为雨水直接利用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从降雨特性需水量和投资角度,对雨水池和建筑单体雨水罐利用模式的最优规模进行了求解,并在此基础上对重点考察的雨水利用项目进行了规模分析。 (3)对雨水回用于绿化用途的供水保证率进行了分析,并对年值计算法的绿化供水保证率提出了修正系数。通过修正,可得到较为准确的月值计算法供水水量和天数保证率,从而简化了月值计算法的计算过程。 (4)对渗透铺装、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典型滞留减排模式的减排效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区域内不同径流系数、不同设计规模(降雨量)与减排量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相应的年体积径流系数。 (5)在北京雨水调研实效分析、国外雨水管理经验借鉴、雨水产业属性分析及雨水利用设施政策接受度调查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以政府管制政策为基础,经济激励政策为核心,技术手段、信息公开、流域合作、监督管理、公众参与及宣传教育等为辅的雨水管理框架。对其中主要的政府管制和经济激励政策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针对北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雨水管理政策要分阶段实施,各种手段在项目开发建设阶段的具体应用情况也不同。 在北京市已建雨水利用工程调研的基础上,对雨水利用工程模式优选和关键设计参数研究及雨水管理政策框架进行研究,其为北京市雨水利用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特大跨度的劲性骨架钢管混凝土拱桥由于自身跨度大、刚度大,温度效应对其影响不容忽视。在日照或者寒流等温度作用下,拱圈结构容易产生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的拉应力从而使混
建筑火灾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其中多层建筑火灾占较大比例。绝大部分城市的住宅或者商业楼都是以多层建筑为主,这类建筑使用功能多样,后期间隔改动较大,人为造成
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过程中,常采用桩-网复合结构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工程性质较差的深厚软土,部分地区的软土下存在着具有不同倾斜程度的承载
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构件及节点,而对框架结构的研究较少。为使其在高烈度地震区的应用具有充分的试验与理论依据,本文进行了相关抗震试
混凝土叠合承重墙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的节能建筑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结构体系墙体是采用内附保温层(聚苯板)的混凝土预制槽型板及L型板,通过现浇混
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水经人们生活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水经工业企业使用后成为工业废水。污水管网的基本任务就是及时、安全、通畅地收集、输送污水到污
目前,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地下交通,尤其是地铁工程,其已成为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地下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地震灾害相对较少。但是地下结构一旦遭受地震
温度作用对大型钢结构的影响很大。因太阳辐射引起结构升温的计算方法在我国规范中并无明确规定,温度作用的取值仍处于探索的阶段。本文结合广州枢纽新广州站子项目,对大型钢结
本文共完成两项工作:其一,探讨了具有相同加速度峰值和相同频谱特性但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不同的地震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采用人工拟合的具有特定参数的地震动对五栋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