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是人类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草原牧区草地作为土地利用的重要类型之一,在畜牧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草地资源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保护草地资源,使得牧草地与其他土地利用得以协调发展对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牧草地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变化进行长时间序列研究会发现草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从而对提前制止与预防草地不合理利用行为的持续发展及防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简称西乌旗)为研究区域,以1990年、2000年和2013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西乌旗统计年鉴、气象气候及草场资源调查等资料,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开展了西乌旗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⑴构建了西乌珠穆沁旗1990-2013年土地利用及草地现状和动态变化时空数据集。⑵分析1990-2013年间西乌珠穆沁旗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牧草地、湿地及水域面积有所减少,其减少面积分别为304.72km~2、18.87km~2、2.37km~2,其它地类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变化最快的是工矿仓储用地与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分别增加124.46km~2和19.15km~2,其次为林地、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增加几乎均来源与牧草地,其中草地退化为盐碱地和沙地的面积合计占到牧草地减少总量的23%、采矿占到38%、村镇和城镇建设用地占到草地减少总量的18%、交通运输用地和林地占用草地减少量的18%。⑶分析西乌珠穆沁旗2013年土地利用情况,牧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面积19156.82km~2,全旗境内均有分布。按植被覆盖度将牧草地划分的三个亚类中,高覆盖度草地面积为3470.98km~2,占牧草地总面积的18.12%、中覆盖度草地面积为13144.98km~2,占牧草地总面积的68.62%、低覆盖度草地面积为2540.86km~2,占牧草地总面积的13.26%,牧草地总体质量处于中等偏上状态。⑷牧草地内部亚类变化来看,1990-2013年之间,高覆盖度牧草地共减少了1317.68km~2、中覆盖度牧草地共增加了163.52km~2、低覆盖度牧草地1990-2000年共减少了1064.71km~2,2000-2013年共增加了214.27km~2。区域分布上,高覆盖度牧草地1990年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部和东南部的浩勒图高勒镇和东巴彦花镇的南部和东部,2000年向东南方向缩减,南部浩勒图高勒镇近一半的高覆盖度草地转变为中覆盖度草地,到2013年高覆盖度草地在2000年的基础上沿高日汗镇东南呈条带状南北向有部分分布、吉仁高勒镇南部有部分与中覆盖度草地相间分布;中覆盖度草地集中分布在北部的巴彦胡舒苏木、高日汗镇及巴彦花镇的东北部和南部浩勒图高勒镇的西半部;低覆盖度草地1990年集中分布在西部,主要分布在巴彦胡舒苏木的西端和吉仁高勒镇的西部,从2000年开始低覆盖度草地在原有的基础上沿巴彦胡舒苏木北部向东延伸,其分布范围一直扩大到西部和西北部。⑸西乌珠穆沁旗草地资源时空变化受到气候变化、人类土地利用活动以及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的综合影响。其中区域气候暖干化是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在该背景下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对牧草地数量质量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牧草地以外其他用地类型的扩展导致牧草地持续减少、人口的迅速增长带来的直接和间接需求的增加也是导致牧草地数量和质量发生相应变化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