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脂肪族聚碳酸酯类化合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在降解过程中不会产生酸性物质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作为手术缝合线、药物控释载体、组织工程支架等。薯蓣皂素是一种从盾叶薯蓣(别名黄姜)中提取出来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抑制部分癌细胞增殖、抗血栓、增强调节性T细胞免疫活性、抗感染等功效;此外,薯蓣皂素基元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具有生物活性的液晶功能基元引入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族聚碳酸酯类化合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在降解过程中不会产生酸性物质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作为手术缝合线、药物控释载体、组织工程支架等。薯蓣皂素是一种从盾叶薯蓣(别名黄姜)中提取出来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抑制部分癌细胞增殖、抗血栓、增强调节性T细胞免疫活性、抗感染等功效;此外,薯蓣皂素基元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具有生物活性的液晶功能基元引入到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结构中,进而获得功能化的可生物降解材料。目前,尚未见有关在脂肪族聚碳酸酯主链中引入薯蓣皂素衍生物液晶基元的研究报道。本文的设计思想是将薯蓣皂素衍生物基元引入到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端基上,构建端基功能化的脂肪族聚碳酸酯聚合物,并研究端基功能化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液晶性能及载药行为,这为进一步探究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论文第2章,首先利用扩链反应制备了含薯蓣皂素基元的液晶中间体6-薯蓣皂素氧基己醇[Dios-(CH2)6-OH]。然后以 Dios-(CH2)6-OH 为反应物,并利用 Dios-(CH2)6-OH 的羟基,来引发三亚甲基碳酸酯(TMC)的开环聚合,得到了 3种端基为薯蓣皂素的功能化聚三亚甲基碳酸酯Dios-(CH2)6-(TMC)n,并采用FT-IR、1H NMR、DSC和POM等手段表征其结构及相关性能。研究表明:3种Dios-(CH2)6-(TMC)n在常温下均处于液晶态,POM观察可见扇形织构;随着液晶基元含量的增加,对应均聚物的清亮点升高;TG结果表明,3种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均在220℃以上。论文第3章,利用Dios-(CH2)6-OH的羟基引发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与丙交酯(DLLA)两种环状单体的开环共聚。首先固定Dios-(CH2)6-OH与单体总量的比例为1:4,改变TMC与DLLA的摩尔比,得到了 3种不同共聚比例的主链型可生物降解液晶聚合物Dios-(CH2)6-(TMC)x-(DLLA)y;然后固定TMC/DLLA共聚比例为1:1,同时改变Dios-(CH2)6-OH的投料比,制备了另外3种主链型可生物降解液晶聚合物。采用FT-IR、1H NMR、POM和DSC等手段对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讨论了共聚物的DLLA含量和薯蓣皂素的含量对液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LLA含量的增加会使共聚物的清亮点降低,而热稳定性增大;薯蓣皂素衍生物含量的增加会使共聚物的清亮点升高。论文第4章,采用辅助沉淀法制备了端基功能化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微球。研究表明:端基功能化聚三亚甲基碳酸酯Dios-(CH2)6-(TMC)n-1可以实现自组装载药,形成球体胶束,后续研究中将深化载药释药行为的探究。
其他文献
多组元B1型碳化物在钢铁材料中因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显著的纳米级高密度析出相的沉淀强化效果,对提高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意义重大。此外,明确高强钢中发生氢脆现象的物理机制对钢铁材料的生产、应用和安全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委会面上项目“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相间析出强化型高强度高局部成形性能多相钢的组织性能控制(编号:51774083)”基金支持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
密排六方系金属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导电导热性好等特点,近年来由密排六方系金属与其它金属复合而成的多层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受到人们的瞩目。金属层状复合体在服役过程中常需承受大应变载荷,这对其力学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设计和开发高强韧性密排六方系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为材料的安全服役提供理论指导,对这类材料微观塑性变形机制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采用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确定了纯Ti的材料参数,分析
近年来随着世界不锈钢产业的发展,镍的需求量日益上涨。长期以来硫化镍是镍的主要获取原料,但因硫化镍矿的长期开采,储量急剧下降。因此,近些年对红土镍矿研究和开发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红土镍矿主要分为:褐铁矿型和硅镁镍矿型,前者铁高、镍低、硅镁低,宜采用高压酸浸等湿法工艺处理,而后者铁低、镍高、硅镁高,电炉还原熔炼是主流工艺。还有一种介于两种矿型之间的红土镍矿,铁镍含量都非常低。对于这类低铁低镍型红土镍矿
轴向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蜗杆传动形式。本人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刃口曲线求导出齿面方程,并求出蜗杆螺旋面的单位法矢量和曲率参数等几何特性,并在上面建立活动标架。通过以上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该蜗杆传动的优越性。鉴于直纹面圆柱蜗杆的缺点,提出新型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即轴向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并介
薄壁构件因质量轻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船等领域内。薄壁构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铣削颤振和动态加工误差会造成机床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降低。研究分析各铣削参数对加工系统的影响,合理选择铣削参数保证稳定铣削,降低铣削颤振和动态加工误差对加工系统的影响。本文针对薄壁件铣削加工中存在的振动问题进行研究,系统研究薄壁件加工系统的铣削稳定性以及动态加工误差。采用Kriging方法开展可靠性灵敏度分析,考虑铣削
钢铁行业能耗巨大,高炉炼铁工艺能耗约占钢铁行业能耗的70%。因此可见,降低炼铁工序能耗是降低钢铁企业总能耗的重中之重。高炉渣是炼铁工艺重要的副产品,对于高炉冶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炉缸内的热量也有重要的影响。高炉渣比热容的大小会直接影响高炉冶炼过程,比热容的大小对于炉温和能源的消耗都有很大影响。并且随着进口铁矿石的增加,炉料中Al2O3含量增加,从而使得炉渣的流动性变差,不利于高炉冶炼。因
镁合金由于其密度低、比强度大和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3C产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细晶均质镁合金铸锭的制备是变形镁合金大规模应用的前提。然而,由于镁合金自身存在导热性差、易氧化燃烧和吸气量大等缺点,传统半连续铸造镁合金铸锭晶粒粗大、偏析严重、表面质量差,严重影响后续变形以及使役性能。低频电磁铸造技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洛伦兹力使熔体产生强制对流,改变了熔体的流动状态,使温度
在骨科手术中,均离不开对骨骼本身的切削加工。相对于传统骨科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具有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等优点。但临床过程中,切削参数无规可循、切削力过大、骨积屑、表面形貌不完整等现象导致的骨整合和骨改建不良等问题使得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恢复效果大大降低。因此,本论文以机器人骨铣削实验和三维有限元仿真为基础,将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的算法应用于机器人骨铣削力建模,并建立术前规划预测系统,然后对机器人骨铣削
本研究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模铸浇铸过程中采用不同透气砖底吹氩时,不同透气砖表面气孔直径和气孔率、气泡直径、气泡在模内的运动行为和夹杂物去除规律。研究发现,圆形透气砖平均气孔直径最大,为8.2μm,长条形透气砖为5.8μm,环形透气砖平均气孔直径最小,仅为5.6μm。环形透气砖单位面积内平均气孔数目最多,高达161.40个/mm2;圆形透气砖为73.54个/mm2;长条形透气砖为32
随着机器学习算法的不断丰富与优化,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人工智能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多个交叉领域学科,计算材料学就是其中之一。传统的材料计算方法虽然计算精度较高,但是存在着速度极慢的致命缺点。传统的新材料研究手段一般是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通过不断的优化和试验,并利用大量的人工方法筛选能形成目标化合物的制备流程以及材料组的固定分配比。但是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即需要依靠纯粹经验和尝试来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