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钢琴室内乐为研究课题,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为三个章节。引言,介绍本论文用“钢琴室内乐”作为研究课题的原因及写作思路。正文:第一章分为三节。第一节,简述室内乐及钢琴室内乐的概念和起源。第二节,简述钢琴室内乐的发展历程: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乐器主要为歌手伴奏。在十七世纪晚期,科雷利所开创的室内奏鸣曲成为了古典器乐组合可追溯的起源。在接下来的巴洛克时期,室内乐虽然没有在形式上得到明确的界定,但从带有固定低音的创作及演奏风格逐渐倾向于多种乐器的组合安排,室内乐渐渐拥有了自己的雏形。18世纪中叶,当音乐走进古典主义时期,随着钢琴制造技术的发展,钢琴的音乐表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钢琴三重奏这一独特的形式率先在钢琴室内乐领域开始发展。“交响乐之父”海顿,不仅确立了古典奏鸣曲的创作原则和交响乐的基本形式,还确立了室内乐的奏鸣曲式和对话风格。随着浪漫主义时期的到来,钢琴艺术也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此时的钢琴室内乐在音乐情感的表达上自由奔放,作曲技法上也更注重表现乐器的性能和声部的交流。钢琴演奏技巧的日趋完善和作曲技巧的不断发展,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他们大部分都在钢琴室内乐创作上有着突出贡献。接下来,印象派的作曲家把光影色彩的变换融入音乐当中,使这一时期的钢琴室内乐音色变化极为丰富,成为室内乐发展史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随着作曲家越来越多地在他们祖国的节奏和旋律中找到灵感与素材,民族乐派引领着音乐创作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钢琴室内乐充满了作曲家对祖国的赞美,成为了表达他们民族性格的一个最自然的手段。从二十世纪至今,钢琴室内乐的发展逐渐放缓了它前进的脚步。但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频繁,多元化的创作风格也造就了一批钢琴室内乐的艺术精品。第三节,简述我国钢琴室内乐的发展及现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赵元任和冼星海开创了我国钢琴室内乐创作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也出现了不多的钢琴室内乐的作品。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音乐文化才真正结束了多年的徘徊,沿着中西结合的道路开始了迅速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丁芷诺,杨立青,张庆祥等音乐家为我国钢琴室内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谭盾、陈其钢等年轻一辈的作曲家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融入他们的音乐中,通过新颖的创作手法,创作了大量的室内乐作品,受到海内外的广泛赞誉。随着社会的发展,室内乐的演出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室内乐的认知程度,更为室内乐的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好环境。而在蓬勃发展的中国音乐文化事业中,对钢琴室内乐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是不少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独奏,轻视重奏合奏。其二是我国有关钢琴室内乐演奏的配合和训练方法的研究资料很少。其三是对中国自己的钢琴室内乐作品的研究还不够重视。在我国钢琴室内乐的教育上,师资的缺乏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二章分为三节。第一节,通过对钢琴发声原理和独特音色的介绍和分析,对钢琴室内乐演奏中,钢琴演奏者地位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第三节,首先简要介绍了各个艺术时期的钢琴室内乐作品中,钢琴部分在演奏风格上的特点。然后通过对莫扎特《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K.502),韦伯《g小调钢琴三重奏》(0p.63),肖斯塔科维奇《e小调钢琴三重奏》(0p.67)等作品部分谱例的演奏分析,分钢琴作为伴奏音型的处理和钢琴担任主要旋律的处理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展现了钢琴在钢琴室内乐演奏中作为伴奏声部和主奏声部的不同魅力。第三节,对钢琴室内乐中钢琴四手联弹和双钢琴这两种演奏形式作了一些介绍,并通过对拉赫玛尼诺夫双钢琴作品《俄罗斯狂想曲》和勃拉姆斯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的部分谱例的演奏分析,提出了以下四点演奏双钢琴和钢琴四手联弹作品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演奏双钢琴和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和演奏其他室内乐作品一样,演奏者不仅需要相近的音乐理解能力,演奏水平以及演奏风格,还需要共同探讨演奏作品的音乐织体,音色,声部层次,强弱等音乐性质。二、演奏双钢琴和钢琴四手联弹作品时,演奏者的相互倾听更为重要。因为演奏中只有钢琴这一种乐器的音色,对音乐层次和声部的控制,要求更为苛刻。演奏双钢琴和钢琴四手联弹作品时,演奏者要注意想象其它乐器的音色效果。四、在演奏双钢琴作品时,选择两台质量,音响效果相似的钢琴也是极为重要的。第三章分为六节。从六个方面探讨钢琴室内乐的训练价值。第一节,演奏者对音乐想象力和感悟力的提高。大多数钢琴室内乐属于非标题音乐,在演奏中,不仅需要演奏者追求旋律线条与和声色彩的美,更需要演奏者去想象音乐形象和感悟音乐内涵。第二节,演奏者对速度和节奏准确性的提高。通过对钢琴独奏作品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0p.23)和钢琴室内乐作品舒伯特《D大调钢琴与弦乐五重奏(鳟鱼)》(D.667)部分谱例的对比演奏分析,阐述钢琴室内乐可以帮助演奏者建立起稳定的速度感与节奏感。第三节,演奏者对音乐辨别能力和想象力的提高。通过对布索尼由小提琴作品改编的钢琴独奏曲《恰空》的部分谱例分析,阐述钢琴室内乐可以拓展学生对不同乐器音色特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更有助于钢琴独奏水平的提升。第四节,演奏者对声部层次理解力和控制力的提高。通过对舒伯特《D大调弦乐五重奏(鳟鱼)》(D.667)的部分谱例的分析,以说明通过演奏钢琴室内乐可以提高演奏者对声部层次的理解力和控制力。第五节,演奏者对合作精神的提高。通过对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春天)》(0p.24)的部分谱例分析,说明钢琴室内乐对演奏者合作能力的锻炼和合作精神的提高。第六节,演奏者对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长期的钢琴室内乐训练,在和声,作曲,配器方面对演奏者是一个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音响的实践过程。在演奏的自信心和舞台的控制力方面是极佳的锻炼途径。并且在领导,组织,协调等社会能力上也是良好的锻炼机会。结语,通过对钢琴室内乐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探讨,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钢琴室内乐在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方面不可替代的位置,并对我国钢琴室内乐未来更好的发展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