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城区乌江西岸滑坡群成因及其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we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南城区乌江西岸岸坡主要发育有9个大中小型堆积层滑坡。此类滑坡在思南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其成因及变形破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收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野外现场实地勘察以及充分了解掌握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思南城区乌江西岸滑坡群的发育特征、空间和时间分布、成因、力学条件、滑移带、滑体、地层岩性等特征,并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区内典型滑坡进行详细的研究,判断其变形破坏机理。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滑坡群分布于思南城区乌江西岸,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滑坡体物质组成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堆积体,岩性主要为碎石土及含碎石粉质黏土,滑面均为岩土接触面。主滑方向均指向乌江,滑坡形态主要以“舌状”为主,岸坡上冲沟密集发育,对滑坡的边界条件起到关键的控制作用。(2)根据滑坡空间分布将其分为上(岸坡后缘)、中(岸坡中部)、下(岸坡前缘)三种滑坡类型。位于中部的滑坡较多,上、下部滑坡均为牵引式滑坡,中部多为推移式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均为蠕滑-拉裂。上部滑坡主要为早期岸坡后缘崩塌形成的堆积体,由于坡体前缘道路开挖诱发,后期强降雨加速坡体失稳;下部滑坡主要为早期岸坡崩塌、滑坡及人类丢弃物形成的堆积体,斜坡前缘长期遭受乌江侧蚀,在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诱发滑坡;中部滑坡由南侧城北古滑坡局部复活的三个子滑坡和北侧的两个滑坡组成,前者滑坡均为古滑坡堆积体,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诱发,强降雨加速了坡体失稳。而后者在地下水作用长期下一直处于蠕滑状态,在人类工程活动及持续强降雨作用下诱发滑坡。(3)根据龙洞坡古滑坡复活演化过程分析,其主要经历三个阶段:(1)后缘表层蠕滑阶段;(2)前缘开挖-中部蠕滑阶段;(3)潜在滑面贯通-整体失稳阶段。变形破坏模式属蠕滑-拉裂,按力学条件分类属于推移式滑坡。(4)通过Flac3D对龙洞坡滑坡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地下水的长期作用对斜坡稳定性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使得滑坡长期处于蠕滑状态,未降雨时,坡体中下部人工开挖对斜坡局部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持续的强降雨使得坡体碎石土逐渐吸水饱和,对斜坡造成进一步的荷载,加上地下水的动静水压力及顶托、水垫效应等作用下,斜坡潜在剪切面逐渐贯通,进而导致斜坡整体失稳复活。
其他文献
广西大新下雷泥盆纪锰矿是我国首个超大型锰矿床,是典型的“下雷式”锰矿。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过借鉴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研究思路和方法,开展了下雷锰矿区野外地质调查和矿区钻孔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对广西大新下雷泥盆纪锰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下新的认识:(1)首次发现可能导致锰矿形成的喷溢沉积构造,如角砾状锰矿、脉状锰矿等。对下雷锰矿区钻孔编录资料进行二次整理开发和综合研究,发现下雷锰矿区的角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是我国重要害虫之一,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量大、危害时间长以及寄主范围广等特点,可危害50多科400余种植物,传播115种植物病毒。自然界中,寄生蜂对烟蚜的种群数量起到重要控制作用,其中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aed和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M’Intosh)是烟蚜的重要单性内寄生蜂。当两种寄生蜂同时
自从2016年3月Google的Alpha Go战胜人类顶尖围棋棋手李世石以来,人工智能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图像及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智能博弈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在亚洲普遍流行的棋牌游戏斗地主是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一种典型代表,但是对具有职业玩家技术水平的斗地主智
含流体孔隙介质在弹性能量作用下,介质内双电层因机械能与电能的耦合产生震电效应,这种主要产生于固液两相界面的震电转换与孔隙介质物性参数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关联特性有望在石油测井、地质预报等方面衍生新的物探方法。广大学者在震电测井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进行了一系列震电实验探索。首先理论分析了碳酸盐岩震电效应室内探测的可行性,并构建一套适用于实验室观测的岩石样品震
钙钛矿氧化物表现出丰富的结构相,承载着不同的物理现象,从而产生多种技术应用。在众多钙钛矿氧化物中,钛酸钡基材料因其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和良好的铁电性能,在铁电薄膜器件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其在近紫外线照射下表现出光伏效应,这使得它们适合于各种器件应用,如多层陶瓷电容器、热敏电阻、压电器件、电光调制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太阳能电池,紫外线光电探测器等。众所周知,掺杂是改变薄膜电学特性的一种有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肝癌的治疗和诊断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肝癌的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较高,肝癌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靶标和策略,进一步改善肝癌的治疗。在肝癌中通常存在脂代谢异常,与正常肝细胞相比,HCC细胞的脂肪酸(Fatty acid,FA)合成增加。癌细胞丰富的脂质为癌细
可搜索加密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检索技术,其特点是保证云端数据加密的基础上实现密文数据的搜索。随着可搜索加密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在搜索效率、使用场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随着本地数据的不断产生,用户希望对云端数据进行动态更新,为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支持动态更新的可搜索加密方案。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已有的动态可搜索加密方案存在安全漏洞,可能遭遇敌手的注入式攻击。因此,研究动态更新场景下更加安全的对称可搜
组蛋白乙酰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调控方式,调控基因的表达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聚焦在组蛋白乙酰化调控的lncRNAs表达谱以及在其肺癌中的分子功能和机制。本论文首先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处理肺细胞系的RNA转录组数据
黔西南州是贵州省烟叶生产的主要产区之一。为寻求黔西南州适宜的移栽期,本研究通过对黔西南州主栽品种云烟87开展田间试验,设置5个移栽期处理(T1:4月6日,T2:4月13日,T3:4月20日,T4:4月27日和T5:5月4日),分析移栽期和生态环境变量(气象数据和土壤养分)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碳氮代谢关键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黔西南烟区适宜的移栽时期及其环境与物候条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不同移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机动车数量加剧增长,导致交通道路越来越拥挤,从而使道路中车辆的检测愈发困难。目前监控设备是高速阵列相机,普遍安装在距离地面较高处,拍摄出的车辆目标尺寸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同时需要对公路上远距离的小目标车辆进行识别,加上道路背景复杂、车辆遮挡严重等问题,对于目前的目标检测算法来说仍然是不小的挑战。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针对交通小目标车辆检测设计的目标检测算法效果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