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山湖端鼓戏是流传于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中纯渔民间的一种以歌舞、祭祀活动为载体,融汇历史、宗教、民俗、艺术(歌、舞、曲艺、杂技等)等多种文化元素于一身的极具湖上特色的、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由伴奏乐器“端鼓”而得名。它起源于清末,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端鼓戏是微山湖渔民智慧的结晶,其演唱风格粗犷豪放、古朴优雅而又清丽委婉,凸显出微山湖渔民独有的水乡风情。2006年微山湖端鼓戏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现在正处于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中。本文以实地调查的资料为依据,结合当地渔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乡土人情等,对端鼓戏发展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意蕴作出梳理,追溯了端鼓戏的历史轨迹;阐述了端鼓戏的文化艺术价值及对研究运河文化的重要意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端鼓戏的艺术特征从内容、形式、曲牌、唱腔、语言、演唱及表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还对端鼓戏濒临灭绝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了客观的分析和阐述,并提出对其进行保护和发展的相应建议。笔者期望通过对端鼓戏艺术的挖掘整理、分析研究,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这一传统的、具有湖上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