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Chines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ritish Colonial Dominion-A Contrastive Study from Lexical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ywf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对比研究的方法从词法和句法的角度分析了英语语言对香港汉语的影响。由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异多种多样,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也数不胜数。对香港这个因特殊历史原因造成的多语社会中的语言现象的探讨也很多,但就本文所涉及的这个具体层面而言,仅有少数几位学者进行过研究。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和创新。 前言中简述了这项研究的目的及现状,对本文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了定义,并介绍了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香港殖民简史,第二部分描述了英语和汉语在香港社会中的历史及现今的地位。 第二章即从词法层面探讨英语对香港汉语的影响。这个层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码混合、借词、同形异义词以及词汇搭配这几个方面。语码混合是香港汉语的一大特色,本章就香港口头及书面汉语中大量存在的语码混合现象给予了例证,并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动因。香港汉语中的借词数量大于标准汉语中的借词数量,特别是音译词居多,这也是其受英语影响的明显证据。由于硬译直译某些英语词汇而使香港汉语中出现了与大陆标准汉语形同意不同的词汇,这也不能不说是受英语的影响。同是由于拙劣的翻译和中文水平,香港汉语中的词汇搭配也与标准汉语发生了疏离。 第三章是从句法的层面分析英语对香港汉语的影响。首先提及的是受英语影响而带来词性的变化;其次是在香港汉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超过汉语而接近英语;第三是语序的改变,香港汉语中出现定语后置,定语过长,以及偏正复句中某些从句位置后移均是受英语影响的明证;再就是香港汉语中包含一些照搬的英文句式,不符合标准汉语的习惯表达。最后的结论部分简要总结全文的内容,提出了这一课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2011年,英国当代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发表小说《终结的意义》,当年便赢得了英国小说最高奖布克奖。批评家纷纷撰写书评,指出这部小说是一部难得的精品,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小说技巧
反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反语研究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传统反语观为基础的反语研究,其核心观点认为反语就是“正话反说”,主要代表人物是格赖斯;第二类是研究大部分是
约翰·济慈是十九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承前启后的一位重要作家。他虽英年早逝,但那瞬间进发出来的奇光异彩却辉映了整个文学世界,给后人留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阅读研究中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在当前众多的理论观点当中,元认知策略的作用、阅读者主体差异等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运用Carrell等人的研究问卷材
近年来,英语研究者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词汇习得,并积极探讨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没有词汇,根本无法进行交流。词汇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