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继续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步伐的同时,有效解决生态环境恶化,化解能源危机已成为我国需要亟待解决的难题。林业既是一项基础产业,又是一项公益事业,不仅为社会提供木材等能源物质产品,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为社会提供非物质的环境产品。目前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经济发展由传统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的经济发展战略。生态公益林建设也因此被推上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舞台。大力发展我国的生态公益林建设需要巨大的建设资金作保障。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还很薄弱,财政资金较为紧张。根据我国目前的宏观环境,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在生态公益林建设融资中各自的职能优势,为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构建一个有效克服“市场失灵”,解决其生产资金补偿的资本市场融资机制,形成完整的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循环链是本文研究探讨的重点。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同时对生态公益林的概念、公共产品特性、经济外部性等经济学特性做了阐述,并进一步对生态公益林投资者(政府与市场)做了经济学分析。
第二部分首先论述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接着介绍了目前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融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国外发达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先进融资模式及国家政策,指出我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科学地借鉴国外发展生态公益林的先进经验。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以我国市场经济及资本市场的现有宏观环境为基础,提出了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可利用的融资模式:(1) 发行公司股票与债券(2) 运用BOT项目融资(3) 发行生态福利彩票(4) 创建生态林业投资基金(5) 森林资源的资产证券化(6) 完善银行信贷(7) 征收碳税、开展碳汇贸易;并对以上融资模式的优势及可运用的生态公益林类型进行了论述。
第五部分论述了拓展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融资模式应实施的国家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