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成长——从空间批评角度分析《赎罪》的成长主题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1r2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恩·麦克尤恩(1948-),当代英国文坛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凭借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1975)获得1976年毛姆奖,从而蜚声文坛。此后,麦克尤恩笔耕不辍,相继出版了一系列作品,并凭借《阿姆斯特丹》一书获得1998年布克奖。长篇小说《赎罪》出版于2001年,是其新千年的第一部作品,获得了2001年布克奖的提名。该小说备受好评,是伊恩·麦克尤恩最优秀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自《赎罪》问世以来,评论家对其主题、人物、叙事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视角包括互文性、叙事学、女性主义、心理研究等等。然而,迄今为止,笔者尚未发现对该作品的空间批评研究,遑论利用空间批评理论分析小说的成长主题。笔者认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研究该作品是有意义的。  与麦克尤恩其他小说中的少年主人公一样,《赎罪》中布里奥妮的成长历程也是孤独的。因此,本文试图运用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分析小说的成长主题,解析布里奥妮如何在封闭的物理空间、疏离的社会空间及孤独的心理空间中孤独成长。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论部分介绍了作者伊恩·麦克尤恩的生平、创作及《赎罪》的基本内容,并梳理了《赎罪》的研究现状,阐明了运用空间批评理论分析小说成长主题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第二章介绍了小说女主人公布里奥妮的成长环境,从少年到青年,从偏远的伦敦乡间别墅到管理严格的战时医院,布里奥妮一直在封闭的物理空间中成长;第三章主要分析布里奥妮与家庭成员的关系,除了与家庭成员间缺少沟通,作为一个天真的沉溺于文学的少女,布里奥妮的孩童“天真”世界与成人“经验”世界也存在隔阂,布里奥妮是在一个隔离的社会空间中成长的;第四章分析了布里奥妮孤独的心理空间,少年时期沉溺于文学作品中的虚幻世界,青年时期为了以前犯下的罪孽而极度煎熬,到了老年,经过漫长的岁月的洗礼,她终于成熟起来,承认自己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无论幼稚还是成熟,她的心灵一直是孤独的,无人理解,也无人倾诉。第五章结论部分重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题。  运用亨利·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理论,笔者试图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方面研究女主人公布里奥妮孤独的成长历程。希望该研究能为这部优秀的作品增辉。
其他文献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是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工程,由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
在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关系到造福亿万青少年、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再次把校外教育的作用提到了新的高度。那么,如何进一步
期刊
本文讨论了在B/S模式下服务器端不使用组件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纯asp代码来实现WEB用户上传图形文件,并指明了上传图片在网络数据库中保存与在浏览器中的显示的实现方法“ Thi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1)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
本文以英文脱口秀节目《赛金花深夜秀》为语料,从会话分析角度研究主持人和嘉宾如何在交际中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顺应权力。  本文的理论框架由会话分析理论和语言顺应论组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主要对UML及其常用开发工具进行了综述.
本文讲述了AVAYADefinityG3si平台在自来水呼叫中心的应用,着重介绍了internet呼叫中心,简述了自来水业务功能。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VAYADefinityG3si platform 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