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骨质疏松症与骨性关节炎之间的关系;2.研究半月板退变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系;3.对骨质疏松症与骨性关节炎的中医症候进行比较研究,为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4.提供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的供体选择方案,探索早期干预措施。方法:1.通过对1980年1月—2007年3月国内公开发行的中医期刊关于骨性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中医症候的统计,根据骨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症候差异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2.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住院病人中选择膝骨性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中医证型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3.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膝关节MR检查303例患者的MRI图像,在电脑上测量半月板各部位、胫骨平台及股骨髁大小,将上述病例重新分组,按測量时的意见分为正常组及退变组,比较两组间相应部位大小的变化及内外侧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的发生率及移位指数、曲率半径;4.根据标本解剖和膝关节磁共振的数据资料,MR扫描切除半月板的标本,然后在MR上重建,与真实值进行对比,探索供体选择方案。结果:1.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是骨性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共同的症候。气滞血瘀、肝肾亏虚、湿热阻痹、湿注关节等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基本中医证候。肾阳虚、肾阴虚、气滞血瘀、肝肾亏虚、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中医基本证型。2.骨性关节炎患者发病年龄平均为72岁,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年龄平均为76.53岁。3.半月板退变与骨性关节炎有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877;4.从磁共振图象测量的半月板数据和真实值相符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骨性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有共同的生理病理基础,骨质疏松症是在骨性关节炎的病变基础上的进一步恶化。治疗骨性关节炎可以延缓或者减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发展。2.半月板的退变或者损伤是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关键因素,通过防治半月板的退变可以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及发展。3.在磁共振图象上重建半月板与真实的半月板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可用于对半月板缺损的患者进行半月板置换手术时供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