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作为一种新型国际合作倡议,对于中国乃至全球均是一种新的突破。“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这是因为“一带一路”通过贸易的优势能够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能源资源和制造业等更多领域的参与,从而可以在国际上实现更大规模的人民币流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巨大的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不言而喻,这种需求使得中国对能源大量进口的依存度非常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是在能源的开采、能源的运输等方面技术仍然不够先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能源储量较为贫瘠,技术相对先进,因此,有足够的需求能力以及去购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资源以满足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经济的互补性,使得双方之间的能源贸易成为促进彼此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本文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入手,通过对美元国际化的深度剖析,探寻能源贸易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并寻求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能源贸易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法制建设的启示。具体来说,本文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对“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概述。首先,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目前的能源状况以及中国的能源贸易潜力,阐述双方之间进行能源贸易的条件和优势。其次,对国际能源贸易与货币国际化的相互关系进行概述:一方面,国际能源贸易可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另一方面,货币国际化对国际能源贸易也有一定的推动力。最后,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优势出发,指出中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对法律的需求。因此,要通过“一带一路”能源贸易的平台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配套的法律体系。第二章主要探究国际能源贸易与美元国际化的法律制度建设对中国的启示。本章首先考察美国能源贸易与美元国际化的国际法制建设问题,分析美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有关能源贸易的协议对美元国际化的推动作用,然后分析美国能源贸易与美元国际化的国内法制建设问题,最后根据前文的分析寻求美国法制建设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中国可以借鉴能源贸易中美元国际化的法制建设经验,更好的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第三章探究“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中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法制建设问题。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就要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通过“一带一路”能源贸易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途径主要有:(1)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或货币管理当局缔结协议,约定在能源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结算;(2)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缔结货币互换协议。基于双边能源储存量和国内对能源需求的差异,国家间的能源贸易以及货币互换不仅有利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出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中国国内能源消费持续增长所带来的能源需求。通过与协议签署国之间的能源贸易,建立人民币计价结算体系,对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第四章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背景,探究通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法制建设问题。要提高中国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就要消除中国国内法制中与人民币国际化不相适应的因素。首先,是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问题,目前中国虽然在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问题上稳步推进,但资本管制程度依然较高,这是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阻碍。其次,汇率制度改革进程亦需要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致。另外,中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全开放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阻碍因素,而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需要成熟的金融监管法律体制。最后,2018年3月推出的中国原油期货合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亦是非常重要。因此,中国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充分开放资本项目,改革汇率制度,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法律体制。简而言之,中国必须加强国内立法,才能更好地通过“一带一路”能源贸易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