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贫困治理体系和政策呈现阶段性演进,推动了贫困人口大规模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使中国较早地完成联合国千年目标中的减贫计划,对世界扶贫减贫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硬任务,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由此不难看出,党和政府对于扶贫工作重视程度与坚定决心。但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脱贫攻坚战进入了打硬仗、啃硬骨头的阶段,提高了扶贫难度与成本,从而造成政策执行不畅、精英俘获现象严重、社会力量不足等“内卷化”现象。 本文以H县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大量资料及问卷调研、走访贫困户的基础上,对该县农村扶贫实践中“内卷化”现象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通过梳理文献,探讨“内卷化”的起源及其与贫困治理的关系。其次,以调查问卷及收集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探析H县在农村扶贫实践中的现状、成效及问题。运用理论工具并联系实际,梳理出农村扶贫实践中的“内卷化”现象:政府政策执行不畅、精英俘获现象严重、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贫困户参与意愿不强等。随着实地调研的延伸,进一步从政府与市场层面、政府与社会层面、政府与贫困户层面、多元主体协作层面等四个层面探寻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从完善政策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扶贫、构建多元主体间信息沟通机制、发挥多元主体间监督协调机制、创新多元主体间协同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农村扶贫实践中“内卷化”现象的治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