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控非常严格,对债务规模,尤其是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的管理日益规范。随着2014年PPP模式在我国正式开展,加上关于PPP模式的相关法规政策逐步推出,PPP模式已上升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然而,PPP项目在初始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资金回收周期较长,因而很多财力不是很雄厚的社会资本对PPP项目望而却步,这会对PPP模式的继续推进产生不利影响。2017年3月,作为PPP项目的再融资渠道之一,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正式上线;但是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问题,怎么去规范及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国以后发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首要任务。作为首期发行的4单PPP资产证券化项目中的其中一单,本文以“华夏幸福(英文名为‘CFLD’)供热收费PPP资产证券化项目”作为案例,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先通对我国PPP模式的发展历程以及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必要性、实操要点进行概括和分析,再对案例进行案例解读,并分别从行业背景、融资动因、基础资产、现金流、信用与风险、财务效应、国内外实操对比分析等7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最后说明华夏幸福供热收费PPP资产证券化项目的不足,再上升到我国目前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后续我国的PPP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具有借鉴及指导意义。研究发现,华夏幸福供热收费PPP资产证券化项目虽然开拓了华夏幸福的融资渠道,盘活了PPP项目存量资产,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提高公司资产使用效率,但是该项目的基础资产的特许经营权和供热收费收益权是分离的,未实现真正的“破产隔离”和“真实出售”,这是该项目出现的最大问题;从我国PPP模式的发展来看,我国的PPP项目存在“民企参与度低、落地率低、回报率”的三低表现,且政府财政负担较大,主管PPP工作的两个部委财政部和发改委职责也相对不明确;从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流程来看,我国的PPP资产证券化项目整体数量较少,法律法规体系不完整,外部信用增级工具较少,二级市场建设也不完善。要想把PPP资产证券化项目做好,需要从PPP项目、项目各流程和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体系3方面着手进行改进,而且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把作为推行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顶层设计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并完善好,只有这样,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及其配套问题都会解决。本文中案例分析所采用的案例目前还在存续期内,项目进展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的跟踪和观察,且我国的PPP体系和资产证券化体系目前都尚未完善,再加上本人研究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在写作过程中难免在一些问题的研究上不够彻底,有些东西不能够以量化的形式具体展现出来。另外,由于本人专业限制,对一些其他专业领域的问题没能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