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那时起上市公司开始了正式营业,交易所便承担着向外披露许多有价值的会计、财务有关信息的责任。为了保证所披露的信息的真实有效,便要做到对财务报告进行独立审计。一直以来,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们都在关注和探讨审计意见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当然我国的证监会也同样对于此类问题予以了高度关注。审计意见信息的对外公布,特别是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发表,是我们评判一个企业年报是否可靠的重要准则和依据。但经常遇到的是注册会计师得出的审计结论与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所获得的信息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再加上信息使用者的谨慎心里,在近年以来审计意见的不同也许并不会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化。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审计意见在近些年来是不是具有信息含量以及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在发布公告后其市场反应的差异。文章先梳理了国内和国外专家学者们关于审计意见市场反应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然后从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有效市场理论这三大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审计意见市场反应的效用,然后再结合我国企业的特点、股票市场环境和制度国情,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以我国2012-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累计超额收益作为因变量,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三对研究样本和配对样本分别做了CAR对比分析和均值T检验,根据T检验分析结果又进行了接下来的多元回归分析。结合T检验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在2012-2014年审计报告公布日前后,我国股票市场对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与标准审计意见的反应存在着差异,且前者有着更为显著的负向反应;对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与标准审计意见的反应存在着差异,且前者有着更为显著的负向反应;对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与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股票市场对不同类型非标准审计意见反应不灵敏这一问题,规范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还需要做到:(1)加强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2)加强对股票市场信息披露的监督和管理;(3)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