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MOOC平台应运而生,其开放自由共享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学习者,但伴随着在线学习粘度低、辍学率高等现象,研究者开始关注MOOC平台的可用性问题。学习分析技术的引入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和思路。尽管如此,当前MOOC平台上的学习分析设计更多地从功能的角度考虑,很少关注功能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因此,从可用性角度思考学习分析技术对MOOC平台的改进、对学习者体验的影响是本研究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MOOC平台的学习分析与评价的可用性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系统地分析学习分析技术支持下的MOOC研究。从可用性视角对当前MOOC平台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学习分析技术在MOOC平台应用的可用性评价的研究问题。围绕该问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MOOC概念、MOOC平台发展、学习分析概念、可用性理论等进行了全面地回顾和总结,提出采用可用性理论进行MOOC平台学习分析设计的基本思路。(2)构建MOOC平台的学习分析与评价的可用性指标体系。首先,制定可用性指标构建流程,明确以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和导向性为指标构建原则。其次,深入分析可参考的相关可用性指标体系,对目前MOOC平台上的学习分析功能进行实践调查,确定可用性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修正。最后,确定以反馈内容、反馈形式、界面设计、技术支持和整体感知为维度的可用性指标体系。(3)开展基于MOOC平台学习分析与评价的可用性问卷设计、调查与分析。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分析对象,全面调查该平台学习分析与评价系统的功能,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问卷并实施调查。研究发现功能普遍存在可用性问题,反馈内容有用性低,反馈形式缺少合理性,没有深入挖掘分析数据,导致学习者对MOOC平台满意度低,没有满足学习者需求。(4)提出MOOC平台学习分析与评价的可用性设计与优化策略。基于学习者对MOOC平台学习分析与评价的需求,从学习者的日常管理、学习活动管理、成绩评价管理、个性化服务四个模块提出学习分析与评价的可用性设计。并提出学习分析支持下的MOOC平台可用性优化策略,包括关注学习者需求,集成式设计功能;重视功能有效性,提高内容有用性和形式合理性;加强学习分析,注重反馈的即时性和可视化;依托大数据,搭建个性化和智能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