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智能环境中由于需求不同导致的变化因素,单纯通过算法来适应这些变化会造成系统适应能力较差,导致在当前环境下智能系统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软件定义智能将支撑智能实现的通用要素分离出来,成为预装在节点设备上的“智能层”,再把变化因素归纳为规则,智能层通过更新规则的方式解决各种变化所导致适应性差的问题。本文将软件定义智能应用于智能环境中的睡眠动作识别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工作:(1)基于软件定义智能层次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环境中由于需求不同导致的变化因素,单纯通过算法来适应这些变化会造成系统适应能力较差,导致在当前环境下智能系统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软件定义智能将支撑智能实现的通用要素分离出来,成为预装在节点设备上的“智能层”,再把变化因素归纳为规则,智能层通过更新规则的方式解决各种变化所导致适应性差的问题。本文将软件定义智能应用于智能环境中的睡眠动作识别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工作:(1)基于软件定义智能层次化模型设计了睡眠动作识别系统框架,该系统框架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工作引擎模块组成,其中工作引擎为软件定义智能用于规则推理的核心组件,该引擎基于规则更新的方式来应对各种变化因素,从而提高睡眠动作识别系统的适应性。(2)设计了一种时间队列用于实时提取动作的特征,包括能量、频域熵、均方根等,使用分类回归树算法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训练这些特征得到决策树模型,基于该模型提供的特征重要性参数提出了一种特征选择算法用于筛选出重要特征,对这些重要特征重新训练得到新的决策树模型,使用随机搜索算法和代价复杂度算法CCP(Cost-Complexity Pruning)对该新模型剪枝,基于该剪枝后的模型设计了一种可用于提取出工作引擎所需睡眠动作识别规则的算法,依赖这些规则工作引擎可实时读取用户数据推理出睡眠动作结论。(3)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该系统框架通过更新规则可快速适应睡眠动作识别中节点位置、节点数量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实验表明该系统框架能够充分利用多个节点的计算资源,可识别9种常见睡眠动作,每种动作的识别精确率均可达到96%以上,总识别准确率达到98.9%。该系统框架扩展识别其它动作操作便捷,在保证一定动作识别准确率的情况下比其它系统的适应性更强。(4)设计了基于睡眠动作识别的看护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的客户端查看被看护人的睡眠动作情况,包括动作结论数据图和动作统计数据图,还可以获取系统根据相关疾病推荐的专家知识。
其他文献
随着制造业向自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现阶段金属材料质量控制环节,采用精度更高的智能检测系统替代耗时费力的人工检测,智能检测系统的硬件方面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软件方面还可以通过更新算法来提高系统整体性能,为了探寻出一套适合金属缺陷数据集的目标检测算法,本文对几种通用目标检测算法框架组成及如何针对金属缺陷数据集特点,优化通用目标检测算法进行全面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如下:(1)为了从现有的通用目标检测框架中挑选
随着各国在高铁技术投入的不断增加,高速列车的行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经过几次全国大提速后,列车运行速度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应用较多的空电复合制动方式在快速性和准确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因此研究新的制动方法对于保证列车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众多制动方式,液压制动技术在汽车方面已经很成熟,但是应用到列车上的制动研究还比较少见,本文将液压制动技术应用到高速列车上进行研究,主要完成的研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装备而广泛用于搬运任务。当前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中,机器人搬运电池大多采用离线编程或者在线逐点示教的方式。随着汽车迭代升级速度加快以及个性定制需求加大,人工示教搬运电池的方式存在调试周期长、适用性差、成本高等缺点。该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对柔性、智能的需求。针对人工示教适应性差的问题,本文以智能柔性生产线上电池的自主搬运为研究对象,从电池的位姿估计、机器人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集成电路和微/纳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器件在服役过程中承受机械和循环疲劳载荷,其力学性能的优劣制约着金属互连线长期服役可靠性。而石墨烯因其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和理化性能,近年来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高质量石墨烯薄膜对微/纳器件金属互连线力学性能是否有影响,以及作用机理尚有待探究。本研究以退火态多晶纯铜箔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铜箔表面生
在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过程中,气田天然气处理站的井口原料气内常含有少量的水和重烃等,在进入对外长输管道之前,为了防止C5以上重烃凝固造成冰堵,形成水合物,减少游离水和C5+重烃对管道的腐蚀,减小输送阻力等,工艺上需要采用脱水脱烃的处理方式,称为“浅脱”(Shallow Cut),即采用温降法通过丙烷制冷的热交换器冷却原料气,使原料气中水露点和烃露点降至-5℃以下,符合分离要求,再通过低温气液分离
激光焊接是一种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进行高效精密焊接的工艺技术,具有热输入小、效率高以及容易实现自动化等显著优势,在航空工业和机械制造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要求现代焊接技术逐步实现以节能、高效、优质的发展目标,使得降低焊接能耗、提高焊接工艺能效成为焊接领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针对激光焊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焊缝形貌、焊缝缺陷和力学性能等方面,对激光焊接能
液流电池作为一种先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可弥补间歇性能源发电的不足,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传统的水系液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等)受开路电压和活性物质浓度的限制,能量密度较低(<50 Wh/L),限制进一步商业化应用。因此,开发新型的高能量密度的液流电池体系至关重要。本课题以正极活性物质铁氰化钾(K3[Fe(CN)]6)和高锰酸
为实现高速列车轻量化,铝合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的多种部件,7N01铝合金是理想的中强可焊结构材料,多用于端面梁、车端缓冲器、侧面构件骨架和车架枕梁等部位。目前,7N01铝合金多使用ER5356焊丝进行MIG焊接,填充金属ER5356本身属于Al-Mg系不可热处理强化的合金,然而大量的拉伸试验结果显示,焊接接头随着停放时间的延长,拉伸试样均断裂在焊缝区,而强度却明显提高,表明焊缝区发生了自然时
“十三五”以来,我国南方高山风电资源快速开发。与北方地区相比,这些地区冬季空气潮湿,风电场覆冰问题突出,严重影响风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关于风力发电机叶片覆冰监测问题,国内外研究大多以模型计算和传感器监测为主,存在着精度有限,成本昂贵,难以对已经投产的风力发电机进行监测等问题。从图像处理和试验相结合角度开展风力发电机叶片覆冰监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论文的具体工作与成果如下:(
从IT向DT时代转变的今天,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大量冗杂的信息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选择困扰,而在这些繁杂数据治理的问题上很多公司和企业也面临严峻考验。因此,为了解决当今大量数据过载及用户选择困扰等问题,该领域研究者提出针对用户特征为其推荐符合用户喜好的产品或服务,但是目前的很多推荐系统仍存在冷启动、数据稀疏、潜在特征不明确、用户与产品交互方式单一等问题,造成推荐准确度参差不齐。为改善上述不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