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并评价了传统货币需求理论,从经济主体的微观行为基础出发,借鉴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行为动机的划分方法,结合中国转型经济过程中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特点,对居民和企业的货币需求行为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对政府机构的货币需求特点也作了扼要的阐述。
文章共四章:第一章从微观主体角度对货币需求的形成动机及行为方式进行考察,归纳出持币者的货币需求函数;第二章分析转型经济中的制度变迁方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构建总量的货币需求函数;第三章详细研究了我国货币需求主体行为,如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交易性、预防性和资产性货币需求行为,探讨了各自需求行为的特点。
第四章从需求角度对我国货币政策进行考察,比较两种调节方式,提出实行间接的、双向的供求调节方式的主张。
论文最后提出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进一步发育金融市场,与此同时通过调放结合的方式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增强利率的作用。改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调控方式,增强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另外还要完善法律制度,为改革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