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关系子句的习得处于较晚阶段。其中,介词悬空(preposition-stranding)和介词前移(preposition pied-piping)结构是较难学习的,并由此出现了空介词(null-preposition)现象。以往研究表明,第一语言学习者在习得关系子句时不会出现空介词现象,而在第二语言学习者和外语学习者中,空介词现象普遍存在。众多学者对空介词的存在情况、产生原因及对二语习得研究的作用等展开过讨论。空介词现象在一些英语学习环境中被识别(例如,在伊朗和日本),但缺少在中国范围内深入调查,而且空介词产生的原因也尚未有统一结论。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调查空介词现象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的存在情况,讨论空介词与介词悬空、介词前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空介词产生的原因。本研究以中国某高校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英语能力测试将其分为低、中、高三组,运用句法判断任务(GJT)测试其对上述三种结构的接受程度。句法判断任务虽被广泛使用,但存在局限性。因此,本研究总结了以往研究实验的不足,将应试者的理解过程作为一个新的方面来检视三种结构的习得顺序,藉由DMDX软件,设计了自适应阅读任务(self-paced reading),分析应试者对三种结构的理解的过程数据,实验结果将呈现出他们在理解各种结构时所遇困难情况,从而验证三种结构的难度差异及习得顺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者,都会接受空介词错误,但随着受试者英文程度的提升,此类错误会减少。三种结构中,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最易接受空介词的句子,较难去理解介词前移的句子。本文结合实验结果和以往研究,对空介词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本研究反驳了类型学标记性,或语言输入的明显性等作为确定语言结构习得顺序决定因素的说法,提出内在的句法难度才是三种结构习得顺序的最有力的决定因素,习得的先后顺序为:空介词,介词悬空,介词前移。因此,空介词结构最容易被中国英语学习者接受,并因母语迁移的影响,可能会造成石化,阻碍了介词悬空和介词前移两种结构的习得。中国英语学习者没有注意到英语和中文在介词动词上的差异。最后,本文结合研究结果,在增强语言输入,培养阅读策略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并提出了在错误石化,母语迁移,儿童英语学习等方面进行更深入探讨的研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