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索春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和灌溉方式,于2010年4月至10月在新疆兵团农五师开展了不同灌溉方式(膜下滴灌(A)、无膜滴灌(B)、无膜常规灌溉(C))和不同种植密度的田间试验,通过不同灌溉方式和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探明了种植密度和不同灌溉方式下春玉米生长发育规律,为探索出春玉米高产适宜的灌溉方式和最佳种植密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其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种植密度对对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产量随之增长,但超过此范围随之降低,其中种植密度为12.0万株/hm2时出现株高最大值,茎粗最大值出现在10.0万株/hm2;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植密度间的产量差异显著,通过拟合方程求偏导,求得春玉米最高的产量为15041.59kg/hm2,相应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3.48万株/hm2,充分说明只有合理的种植密度,才有助于春玉米的生长发育,进而实现经济产量的提高。(2)不同灌溉方式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在灌溉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株高、茎粗、群体叶面积、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对株高及茎粗的影响均表现为膜下滴灌>无膜滴灌>无膜常规灌溉,而且抽雄期后三种灌溉方式的株高、茎粗差异显著;不同灌溉方式玉米的叶面积均随生育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膜下滴灌的叶面积始终高于其他两种灌溉方式,较高的叶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促进产量提高。不同灌水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影响显著。膜下滴灌处理产量最高为16071.22kg/hm2,其次为无膜滴灌处理13298.65kg/hm2,无膜常规灌溉方式条件下的产量最低为9564.42kg/hm2。而且膜下滴灌处理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无膜滴灌得提高了13.6%和2.46%。不同灌溉方式对春玉米全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率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储水能力表现为膜下滴灌>无膜滴灌>无膜常规灌溉处理,说明膜下滴灌可以在保证玉米生长需水的前提下储水能力最强,此可以得出只有合适的灌溉方式才有助于协调春玉米营养器官和经济器官的形成和分配比例,从而实现经济产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