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是指整合了教学质量、时间、适合性、激励等要素,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获得教学效果、效率、效益的教学行为。低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目标、违背教学规律、忽视教学对象而产生的诸多低效的教学行为。本文以高中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地理教学理论、现代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传播理论等相关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对目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一般模式,同时指出了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相关概念的界定;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课堂行为实证研究;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一般模式;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第一部分“相关概念的界定”对教学行为、有效教学行为与低效教学行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以期澄清模糊的认识。第二部分“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课堂行为实证研究”,根据教师行为方式,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分析研究侧重于讲解行为、呈示行为、互动行为和指导行为这四个维度。采取案例比较的方法,呈现出有效教学行为与低效教学行为的差异,为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第三部分“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一般模式”初步构建了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一般模式,提出了有效教学行为模式的价值取向。第四部分“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进一步指出了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实施策略。最后,本文根据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对主要观点进行了概括,并指出了研究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本研究希望进一步丰富实践领域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