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系统中的委托—代理模型及信息价值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p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销售系统中,存在着典型的信息非对称问题——企业(经理)作为委托人,不清楚销售人员(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处于信息劣势;而销售人员非常清楚自己为销售企业产品所付出的努力,拥有私人信息,且常常为了一定的目的而隐瞒该信息,处于信息优势。由于委托人、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性:委托人希望代理人努力工作而尽量少付报酬;代理人希望多得工资而工作轻松,因而企业(经理)和销售人员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 在非对称信息下,对销售系统中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委托人如何设计激励机制以促进代理人努力工作,从而实现委托人利益极大化的问题,就构成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采取“在文献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扩展研究;在没有相关研究时,进行初步探索”的研究思路,针对销售系统中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委托—代理模型,并进行了信息价值分析。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针对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考虑“委托人风险中性,代理人风险规避”这一假设条件的局限性,将其扩展到“委托人风险中性/风险规避、代理人风险中性/风险规避”等共四种情况,分别给出了信息对称和非对称两种情况下的委托—代理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在委托人风险态度一定的情况下,代理人越是风险规避,委托人的收益越低;委托人越是风险规避信息价值越低,代理人越是风险规避,信息价值越高等结论。同时为企业免费给员工提供一些培训课程、在招聘员工时对备选人员进行一些测试以判断其风险偏好态度等现象提供了解释。 第二,对销售系统中的多委托人多代理人委托代理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考虑到对称信息情况和非对称信息情况,建立了具有两个委托人两个代理人的委托—代理模型,将两种情况下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对比,计算了信息价值。结果表明,对称信息情况下代理人没有提成,而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随着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委托人给予代理人的提成比例也增加;对称信息情况下,委托人收益与竞争激烈程度具有单调关系,而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委托人收益随着竞争激烈程度增加先增加然后减少——这表明,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引入代理人之间的适当竞争机制会给委托人带来好处。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暖及相关问题日益严重,而碳排放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30余年的不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碳排放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式。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产业结构的概念及有关理论、产业结构演进概念及其规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而后简单回顾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及碳排放历程,为接下来的实证研究打下基础。在实证研究中,本文首
学位
2012年6月29日,由国家安监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与此同时,1960年7月1
本文运用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运行特点和效率基础,较系统地研究了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在中国国有和民营企业中的运用
利率是金融资产的定价基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自由化的深入,利率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我国自1996年以来就推动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使得存贷款利差逐步缩小,商业银行的传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