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业界普遍认为岩石内部晶体颗粒大小是影响岩石声发射(AE)特性的一重要因素,但由于一般原岩都历经了长时间的地质构造作用,且所处的条件一般也很复杂,使得原岩内部晶体颗粒大小较难控制且其内部可能存在难以避免的原生缺陷,而类岩石材料内部晶体颗粒大小易控制且制备方便。为探讨粒径组成对三点弯曲受拉破坏材料的声发射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高纯度石英砂制备了4种粒径的类岩石材料试件,以其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试验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各试件受拉破坏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声发射特性,取得了如下主要结论:(1)类岩石材料的三点弯曲荷载-位移曲线峰值荷载前大致经历了 2个阶段,即非线性阶段和近似线性阶段;试件的粒径越小,其峰值荷载越大。(2)试件的粒径越小,到达峰值荷载时其累计声发射事件数、累计振铃计数越多,揭示了声发射信息与组成岩石晶体颗粒大小之间的关系。(3)比较峰值荷载时的声发射累计能量,细粒径试件(0.05-0.16mm、0.315-0.63mm)远高于粗粒径试件(0.63-1.00mm、1.25-2.00mm),进一步说明了声发射信息与组成岩石晶体颗粒大小密切相关。(4)声发射振铃计数的关联维数D值、声发射累计撞击数与声发射累计能量的比值r值均表现出与岩石试验类似的变化规律,r值下降至最低值可用以判断主破裂孕育起始点,D值下降至最低值可用以判断临界破坏点;类岩石材料的粒径越小,D值到达最低点时的相对应力水平越高,表明其到达临界断裂点的应力水平越高;一定粒径范围内(0.315-2.00mm),类岩石材料的粒径越小,主破裂孕育起始点的应力水平越低,粒径小于0.16mm时,此规律不明显。(5)同一粒径范围内的类岩石材料试件,ib值曲线随加载位移的总体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表明同一粒径范围内试件其内部裂纹的演化规律也基本相似。(6)结合颗粒流程序PFC2D对3种粒径类岩石材料试件断裂特征的数值模拟分析,直观地了解了三点弯曲受拉破坏试件裂纹、接触力链的演化规律,为三点弯曲作用下的类岩石材料的受拉破坏机理作出了合理解释,进一步揭示了声发射信息与组成岩石晶体颗粒大小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岩石材料声发射特性与其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