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处理越来越多的废弃混凝土是各国政府急待解决的棘手的问题。将废弃混凝土块经破碎、分级,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形成的骨料称为再生骨料或再生混凝土骨料,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再生骨料混凝是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为再生混凝土应用于结构工程打下坚实的试验和理论基础,必须加强对再生混凝土的结构和抗震性能的研究。框架结构是目前我国一般建筑结构应用最多的结构形式,也是再生混凝土可能率先应用的结构形式。本文将对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 本文通过5榀再生骨料掺量分别为30%、50%、100%再生混凝土框架和1榀普通混凝土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主要包括框架的破坏现象、破坏机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特征荷载和特征位移、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并和普通混凝土框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框架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没有明显降低。再生混凝土框架应用于实际工程是可行的。 本文还通过1榀用再生轻质砌块充填、再生骨料掺量为50%的再生混凝土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填充墙再生混凝土框架的破坏现象、破坏机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特征荷载和特征位移、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并和其它框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填充墙和框架共同工作性能良好,框架刚度和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大大加强,其变形和耗能能力较差,同时填充墙对主体框架结构的影响应引起设计者重视。 文中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对再生混凝土框架的非线性受力性能进行模拟,并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以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用ANSYS程序对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是可行的。 本文对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前期试验研究和理论探索,研究的初步结果为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但要使再生混凝土应用于实际结构工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