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中政府行为的自利性倾向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vl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所有国家面临的最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为缓解和消灭绝对贫困,我国通过强有力的国家行动和经济改革,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扶贫开发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监测调查,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4年底的2610万,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我国扶贫投资效率低下、扶贫效果不理想,政府作为主要的扶贫主体,由于存在自身利益,导致其行为与扶贫开发的主题与宗旨相背,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形象工程”、“献礼工程”,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等现象。如何针对政府扶贫机构存在自身利益,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规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文章的研究始于三个前提假设;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经济人”假设;新制度经济学的行为假设;代议制下委托人一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假设。基于对这三个前提假设的认识,本文认为扶贫开发中政府行为呈现自利性倾向,并结合案例具体分析政府自利性在扶贫开发中的表现及影响,指出正是政府自利性导致了扶贫投资效率低下、扶贫效果不理想。 对扶贫开发中政府行为呈现出的自利性倾向应该做出正确的区分:合理的自利性及不合理的自利性。对合理的自利性,我们应依法予以保障,因为它是政府赖以存在并发挥其功能的前提,是政府行为的激励因素之一,并且有效的政府自利性的自我控制有利于增强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对不合理的自利性,本文根据上面讨论的问题,试图从完善和加强扶贫监督方面进行规避:深入探讨了如何约束扶贫开发中政府行为自利性。 通过以上研究,以期对扶贫工作有所借鉴,提高扶贫投资效率,尽快消灭绝对贫困。
其他文献
城市社区服务是城市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经过20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在实践和理论上
期刊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之后频繁的国际国内贸易往来催生了商标迅猛发展势头。2013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有效注册商
期刊
期刊
廉政教育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时空两个维度考察,廉政教育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又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实现机制,体现
期刊
在灌木茶树留养改造形成乔木茶树的过程中,出现了改造中的灌木茶树、乔木茶树以及改造后的乔木茶树3种类型的茶树.本文对不同季节的上述3类茶树加工的晒青茶叶的生化成分与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