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绿地景观文化研究——以传统校区为例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地位,从而全面引发了对教育认识观念的更新和高教改革的深化。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高校自身的发展,直接影响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产出。面对急速发展的新形势,高校传统校区的环境更新已势在必行。如何在满足新的时代需求的同时,传承传统校区的历史文化印记,塑造富有活力与特色的校园环境,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 论文在对影响我国高校传统校区更新的诸多因素较为全面地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高校传统校区绿地景观更新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国内外的丰富实例,对更新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内容进行了着重研究,从校园历史、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等多方面分析高校传统校区绿地景观文化氛围的营造,并提出了具体的更新设计对策。 高校传统校区绿地景观更新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的方法。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数字化是当代科技革命、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量。数字化生存时代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计算机与网络,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态。数字化改变人的生活
在当前社会产业空间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随着北京市区工业企业的搬迁,出现了大量的城市工业废弃地。对这些搬迁遗留用地科学合理的再利用,将帮助实现城市的产业、资源、环境、文化
目前北京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性保护较多地考虑了面的控制而缺乏对点的控制的深入研究,因此,保护工作的具体操作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基于国际上历史保护观念的发展和历史保护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如日中天,带动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如今,城市与社会、经济、文化更加紧密结合,城市的规划建设占据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地位
在现代城市的居住模式中,居民的社区意识淡漠,邻里关系疏远,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各方的关注。对此建筑界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以建筑空间联系居民,促进交往。近些年,在新建住宅项
空间句法是以比尔·希里尔为代表的巴特利学派研究组织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的关于空间形态复杂性的量化研究分析理论.该方法基于形态本身特有的空间内在结构逻辑理论,在建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城市发展的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经济快速发展及大规模城市化的推动下,我国城市普遍面临着新一轮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7%,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也就是说,中国以全球7%的水
学位
本文以北朝相关的历史资料,历史遗迹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文献,及对山西境内北朝木建筑特征进行研究。论文采用模拟复原北朝建筑的方法,对山西境内北朝建筑元素进行详细的总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