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溶环境是一种脆弱生态环境,岩溶生态系统即指岩溶区的生态系统。漓江流域岩溶生态系统按地貌类型分为峰林平原生态系统和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两大类型。论文研究典型峰林平原和典型峰丛洼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旨在研究漓江流域典型岩溶生态系统的差异,分析成因,建立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生态系统的质量进行定量地评价。
漓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碳酸盐岩分布广泛,质纯厚度大;褶皱和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外源水丰富,水溶蚀性强;正是这些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漓江流域丰富的岩溶地貌。
典型峰林平原与典型峰丛洼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特征和人为特征差异上。自然特征研究对比表明,差异集中体现在气候(以降水量为表现)、岩溶形态、地势分布、水文网、土壤与植被、自然灾害等方面,其中气候差异、地势分布是两种系统存在显著差异的关键因素。峰林平原适宜人群居住,而峰丛洼自然条件恶劣。人为特征差异的研究对比表明,两者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典型峰林平原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水平明显优于典型峰丛洼地地区,但平原区入河排污,河流水质下降,饮用水水源质量下降等,是人为行为效应的负面影响的主要体现。在峰丛洼地区,缺乏水源和土地资源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论文在研究典型峰林平原与典型峰丛洼地特征基础上,按自然特征、人为特征建立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了评价的质量指数,初次定量地评价了典型岩溶生态系统的优劣。从总体上看,峰林平原区生态系统的质量指数为0.752,质量良好,峰丛洼地生态系统质量指数为0.4759,质量处于中下水平。在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生活环境、社会生活及经济发展三个子系统中,峰丛洼地与峰林平原存在不同的差异,需对峰丛洼地进行合理的开发以促进各方面的发展。针对两地的现状分别提出建议,峰林平原需治理污染,增加人均公共绿地,以旅游业带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峰丛洼地需改良耕地,增加土壤肥力,科学种田,发展多种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区内的农民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