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明代邹德中于画谱《绘事指蒙》提出“描法古今一十八等”,经明清诸家对描法释义的补充和传入日本后释义与图式的演进、嬗变,进而形成以“十八描”为核心内容的一类画谱,此类画谱可被称作“十八描”类画谱。本文将此类画谱在我国的传承与发展视为“源”;将此类画谱传入日本后的演进与嬗变视为“流”。本文紧密围绕“十八描”类画谱,由“源”至“流”的传播进程和从“流”至“源”的回传进程;以历史观出发,对此类画谱“源”与“流”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进行研究。在全面梳理中日现存“十八描”类画谱古籍善本的基础上,对此类画谱进行“源”与“流”的考据与研究。本文旨在揭示此类画谱传播进程中,描法释义与图式发生了哪些演进与嬗变;意在阐发我国“十八描”类画谱所具的可传承性与可传播性,并总结其传播进程对当今的艺术创作的价值与启示。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对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等进行说明,综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第二章为“十八描”类画谱的源起,以重新考据《绘事指蒙》为主要内容;第三章以明清此类画谱的传承与发展为主要线索,梳理和考据现存古籍善本的描名、释义、图式;第四章以此类画谱传入日本后,日人所撰描法类画谱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传播进程中此类画谱的演进与嬗变;第五章为日人所撰两种画谱与王赢本画谱的比对与研究;第六章为此类画谱在传播进程中产生的影响、价值、启示。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全面地梳理出中日现存“十八描”类画谱的古籍善本;二,以“十八描”类画谱的古籍善本为史料证据,对描名、释义、图式进行考据与研究;三,完整地架构出我国“十八描”类画谱的传播进程,并揭示其在传播中对外与对内产生的影响及在传播进程中对当今艺术创作产生的启示。对外影响为:此类画谱载有的衣褶勾描法,直接影响了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和浮世草子中衣褶的勾描法;对内影响为:此类画谱通过中日长崎海上贸易传入日本,经演进与嬗变,回传后对民国时期三种“十八描”类画谱产生的间接影响;对当今艺术创作的启示为:秉承传统与吸收同化相结合,颠覆突破与民族价值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