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1919-)以风格多变的文学创作风靡于英国二十世纪文学界并于88岁高龄荣获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裂缝》(2007)是一部关于人类起源构想的小说,一经出版就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学者已经多个角度对《裂缝》进行了分析,然而,至今,鲜有学者系统地从神话原型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因此,本论文将重点依据诺斯若普·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系统分析《裂缝》的神话原型特点。本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多丽丝·莱辛的生平和她在文学领域的贡献以及小说《裂缝》的故事内容。其次,在回顾国内外批评家对《裂缝》的研究概况基础上,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所在并概要介绍了神话原型理论的重要概念和发展史以及弗莱神话原型理论的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论文从意象、人物、叙述模式和母题四个方面分析了小说《裂缝》和古罗马神话以及《圣经》的对应关系。在意象原型方面,伊甸园、水、和裂缝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原型意象。在人物原型方面,麦儿、阿斯特和希腊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有多处相吻合——她们的共同特点是守护困境之中的女子。小说男主人公霍沙则是罗马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另一次移位,酒神放纵精神正是远征前的霍沙所具备的。马罗娜是以好母亲得墨忒尔为原型的再次创造。在叙述模式原型方面,不论是整个小说还是小说中的微故事,《裂缝》都借鉴了《圣经》的的U型叙述结构。在原型母题方面,《裂缝》的创始和追寻主题是以《圣经》的创世纪和希腊神话奥德赛的追寻为原型的。通过上述分析,论文的结论是:莱辛从全新视角审视古代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并颠覆性的改写了传统的人类起源神话,其目的在于暗示读者:男性女性谁先来到这个世界并不重要,两性关系相处的真谛是不要把彼此认作“他者”,和谐相处、关爱并善意包容对方的缺点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