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传统灌溉方式下的青花椒管理粗放,投入成本较高,没有科学的水肥浓度配比,严重影响青花椒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因此青花椒水肥一体化下不同水肥浓度配比对其微量元素是否有显著性影响,找出最优水肥浓度配比;研究相同水肥浓度配比的传统灌溉方式与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下的青花椒生长情况,分析哪种灌溉方式更优;研究水肥一体化应用是否能提高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成为本试验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在四川省乐至县孔雀乡林业园区内,将在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下的三年生青花椒作为试验对象,设置三个采样点,每个点四个处理(30株/处理)按不同水肥浓度配比A:肥18Kg,水300L;B:肥36Kg,水300L;C:肥54Kg,水300L;D:肥72 Kg,水300L。每个处理重复3次,对其土壤、叶片、果实中的微量元素,树体生长情况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重点研究土壤中N、P、K,叶片中N、P、K、叶绿素A、叶绿素B,果实中粗蛋白、粗脂肪平均含量变化。对相同水肥浓度配比的传统灌溉方式和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下的青花椒基径,果穗尺寸,一、二级主侧枝的个数和粗度,果粒径,百粒重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对数据进行整理,并与试验前的青花椒生长情况做对比,研究哪种灌溉方式对花椒生长及其品质更好。对传统灌溉方式下和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下的青花椒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根据成本核算,对预期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其应用效益。试验结果表明:(1)土壤中N、P、K含量,叶片中N、P、叶绿素A含量,果实中粗蛋白含量,花椒树基径,百粒重平均值均在水肥浓度为D:肥72 Kg,水300L处理下最高。(2)叶片中K元素和叶绿素B和果实中粗脂肪含量和果粒径在水肥浓度为A:肥18Kg,水300L处理下最高。结合总体表现情况来看,D处理暂时可以作为现阶段的最优水肥浓度配比处理。在相同水肥浓度配比条件下,将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与传统灌溉方式相对比发现,基径平均值增加1.22cm,果穗平均尺寸增大2.19cm宽增加0.55cm,一级主侧枝平均个数增多15个,一级主侧枝平均粗度增加1.42cm,二级主侧枝平均个数增多9个,二级主侧枝平均粗度增加0.97cm,平均果粒径增加0.05cm,平均百粒重增加2.07g。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知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最优。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在经营期为20年的前提下,青花椒水肥一体化亩产值比传统灌溉的亩产值增长5.3672万元,亩年均产值增长2662元,累计产值增加79.85万元/hm~2,年均净利润增加81.95万元/hm~2,成本投入减少21000元/hm~2,成本收回时间缩短三年。在社会效益上预计每年可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在生态效益上一次性提高水源利用率20%左右,节肥20%—30%,节约肥料费用200元—300元/亩,节约农药费用100元—200元/亩,节约人工300元—400元/亩,增产10%—20%。由此可见,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在提高青花椒产量和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等方面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在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方面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