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推动力。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内需的扩大和城乡的融合,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1.27%,意味着我国城镇人口数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城镇化建设再一次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存在着很多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城镇化速度较快而质量不高、地区之间或区域内部城镇化水平差异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概括起来就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内涵,必须“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国幅员辽阔,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广阔的海洋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根据中共十八大报告,我国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等因素的不同,在新型城镇化中所走的道路肯定是有所区别的。本文在此时代环境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中沿海地区的特色道路进行探究。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依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黄岛区为例,对沿海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进行路径探析。在对黄岛区自然地理人文条件、经济社会政策优势和新型城镇化现状及面临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结合现在所要构建的“主城区—特色街镇—新型社区”梯次推进新型城镇化体系,注重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探索适合黄岛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并提出关于沿海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建议。第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尤其是沿海优势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第二,要做好新型城镇化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第三,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第四,农村地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特色小镇;第五,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推进市民化进程;第六,注重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本文研究不仅对黄岛区本地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其他沿海城市的新型城镇化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另外,本文是马克主义人本思想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实际结合研究,丰富了新型城镇化研究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