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龙头、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几乎席卷了物质生产的所有领域,从而推动了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资源的跨国界整合流动以几何数字增长。与此同时,资产重组的概念频频跃然纸上,重组浪潮的深入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在1998年和2001年中国证监会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法律的约束使一大批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被列入特别处理行业或者最终退市,维护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近些年来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以及市场环境的更加复杂,我国资产重组的公司无论是在重组次数还是交易金额方面都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这一点尤为体现在我国特别处理类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中。数据显示,2009年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157家上市公司中,有约三成即47家为ST公司。许多被特殊处理的公司纷纷利用资产重组在迅速改善公司资产质量、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特殊效力迅速摆脱了“摘牌”的压力。正是由于我国被特殊处理的公司所面对的特殊环境,其资产重组的目的以及效果需要进一步加以分析。本文以实证研究被特殊处理公司(简称ST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为主题,分章节此加以以研究。第1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从ST公司重组的发展和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内容及研究的意义;另外,在第1章节的最后部分还对国内外学者对重组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第2章,从资产重组的角度首先介绍了资产重组的概念及分类,系统地分析了资产重组的(包括ST公)效应及动因。之后,详细归纳了我国特别处理类公司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按照历史的沿革进行了摘要。本文的第3章、第4章是实证分析部分,对2006年我国沪深股市发生资产重组的ST公司总体样本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了共45家样本公司,分别对其资产重组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进行了分析。其中,第3章运用事件收益法,将考察期定为公告日前后总共30个交易日,通过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对样本公司重组的市场绩效进行了分析。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为:ST类公司重组消息在公告日前后短时间内可以得到市场的反映,且在重组事件公告日前后几天内达到最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公告影响力趋于平淡。第4章则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公司重组的财务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因子分析部分,本文从企业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三个方面选出9个指标,建企业业绩的综合指标F作为企业绩效的替代指标,利用SPA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检验后发现,ST类公司在重组当年和重组后第一年总体财务绩效会有所提升,但是提升的幅度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在重组后第二年会出现明显的下降。第5章,对本论文的研究过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