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灌注异常(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s,HPD)由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流动力的异常改变,反映了肝脏双重血供间的平衡被破坏。HPD常表现为两种,一种为动脉期高密度改变,一种为动脉期低密度改变。后一种相对少见,而常说的肝脏灌注异常多指高灌注异常。随着MSCT多期扫描的广泛应用,同时HPD的检出率也明显提高,并引起人们愈加的重视。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对肝脏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收集整理的灌注异常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详细观察肝灌注异常的部位、形态、数目及与肝内病变的关系。对肝脏灌注异常的CT表现探讨其机制及病因,并为临床上的发现及确诊病变、判断预后提供相关的依据。 方法: 使用的CT扫描设备为GE公司Light speed螺旋CT扫描机。嘱患者检查前1周避免上消化道钡餐和钡灌肠检查并空腹4-8小时,扫描前口服800~1000ml温开水充盈胃肠道后。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佛醇后对病人进行多期扫描。所有病例均行平扫、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扫描,部分病例行延迟扫描。扫描于平静吸气末开始,从膈上扫描到到肝下缘。调取工作站中2013年1月~2015年1月出现肝脏灌注异常的患者84例进行CT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CT扫描结果及临床表现,其他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如B超,病理报告,MR,血管造影)等,分析HPD的表现及机制。 结果: 1、本组84例HPD中肿瘤相关引起者占多数。其中又以肝细胞肝癌多见,而肝转移瘤相关者以胰腺癌转移来的多见,非肿瘤相关者中以炎性病变引起HPD者多见,炎症性病变中以胆囊炎多见。 2、本组84例共发现HPD区域106处,106处中有72处区域为肿瘤相关性,34处区域为非肿瘤相关性。106处HPD区域中,高灌注区表现为楔形或三角形的高密度影,本组52处属于此类;高灌注区域为肝叶肝段形,本组20处属于此类,高灌注区域表现为不规则形高密度影,可以是斑片状或弥漫形,也可以为类圆形,本组14处属于此类型,此外,还有异常强化区域为环形或弧形的20处。 3、本组84例HPD肝实质的恶性肿瘤有46例。在这46例肝实质恶性肿瘤中,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提前显影者和或伴癌栓者为26例,其中20例为原发性肝癌,6例为肝转移瘤。肝原发性恶性肿瘤与肝转移瘤的门静脉提前显影与癌栓出现情况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原发性肝癌有门静脉提前显影及癌栓者较肝转移瘤比率较高。 结论: 1、肝脏的灌注异常现象的发生总体可分为肿瘤相关性HPD和非肿瘤相关性的HPD,前者为HPD最常见原因,而其中又以HCC所占比例最大。后者中,炎性病变最为常见,其中又以胆囊炎所占比例最大。 2、肿瘤相关性HPD的机制包括肿瘤原因引起的功能性,器质性APS以及肿瘤本身的盗血,非肿瘤相关性HPD的机制包括肝迷走血供,炎性充血水肿,先天后天原因引起的动门静脉瘘,肝实质或血管受压等。 3、HPD表现为楔形或三角形的,肿瘤相关性原因多见;HPD表现为不规则形或弥漫形的,非肿瘤相关性原因多见;而HPD表现为环形或条形及肝叶段形的,肿瘤与非肿瘤相关性原因无统计学差异。 4、原发性肝癌出现动静脉瘘及癌栓者较肝转移瘤出现比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