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道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它承担着城市的交通组织、社会活动、居民生活、信息交流等重要作用,街道空间历来是城市居民的主要活动空间。随着机动车交通在当代城市的普及,街道空间逐渐偏离了“人的尺度”,快速化交通的推行,也使街道的安全性大大下降。人在街道中的地位被机动车替代,街道成为了单纯为通行而设置的交通通道。街道功能多样性的丧失使街道生活也随之失去了依附的物质空间。过去繁华的街巷生活景象难以寻见,丰富多彩的街道生活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机。城市中的人们很难寻到一条安全、亲切、舒适而具有活力的街道。因此,探寻一种更加适合城市居民使用,恢复街道的功能及活力,更利于弱势群体使用的街道模式,并让人们回归轻松舒适、安全愉悦的理想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持续思想理论体系的发展及城市慢行系统的实践,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也为营造城市街道提供新思路。基于对可持续思想内涵及街道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本文从慢街形成的历史追溯及相关概念的解析出发,探索慢街的概念内涵以及特征;随后解读了国内发展慢街的现有条件基础及其与城市可持续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慢街的设计策略建议和进一步的实践思考。本文绪论首先阐述研究背景,在讨论了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后,对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了介绍,最后总结了全文框架。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通过“慢街”的历史追溯的讨论,在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慢街的概念内涵、分类及特征进行了探讨。第三章对国内发展慢街的条件进行了讨论,随后分析了慢街对城市谁、经济、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第四章提出了慢街的设计策略,笔者尝试从慢街选址、氛围设计、交通组织、空间布局、尺度营造、街道设施、包容设计七个层面给出慢街的设计策略建议。第五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对慢街开发模式及后期制度建设提出进一步的思考。最后的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所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提出后续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