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光温室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室形式,在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太阳辐射中通过半透膜进入室内的短波辐射在转变为长波辐射后,被半透膜阻隔在室内,使得夏季日光温室内部聚集能量,形成了高温环境,对作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存活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自然通风无需耗费任何有价能源,依靠风压和热压作用来驱动空气流动,为日光温室起到通风降温的作用。在夏季典型的两种气候条件下对太原市郊一空置日光温室进行了室内外空气温湿度、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土壤表面温度等热环境参数的连续采集,并分析所得数据,从而获悉了该日光温室的热物理特性。室内空气作为放热体,全天平均温度高于围护结构,随着太阳辐射的不断变化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半透膜成为主要散热面,后墙和土壤都是吸热体。室内热环境不均匀,呈中部最高,北面次之,南面最低的分布,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靠近风口处降温效果明显。用实测数据作为验证依据运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建立了日光温室的三维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对半透膜温度、前后风口进风温度、后墙温度以及土壤表面温度的测试值作多项式拟合,并用c语言编译成用户自定义函数,较好的解决了自然通风日光温室比较复杂的边界条件。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温差处于工程所接受的范围内,证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分析和预测。采用已经过验证的模型对日光温室不同通风口位置、风速下的温度环境进行了模拟,证明风速降到处于0.1m/s~0.4m/s时通风降温效果最好。改变通风驱动力的降温效果优于改变风口位置,以上结论为夏季自然通风日光温室的热环境控制和结构形式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