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找桦褐孔菌的有效抗弓形虫提取物,研究其对感染弓形虫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并对其抗虫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对桦褐孔菌治疗弓形虫感染疾病的疗效及机理的研究为弓形虫疾病的治疗及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不同提取方法,制备桦褐孔菌三种提取物,分别为水煎剂、粗多糖、白桦脂醇,弓形虫感染正常vero细胞和健康小鼠建立体外及体内感染模型,通过体外和体内抗弓形虫试验,筛选出桦褐孔菌的有效抗虫提取物及其最佳治疗剂量;并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该提取物的含量;用 ELASA法检测桦褐孔菌多糖治疗弓形虫感染前后细胞因子伽马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利用流式测定技术测定小鼠脾悬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含量;采用半定量PCR法检测感染小鼠各脏器中弓形虫基因拷贝数;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桦褐孔菌多糖对弓形虫感染小鼠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结果:体外试验中三种提取物均能抑制弓形虫的生长和繁殖,其中多糖组的抗虫效果较其他两组明显,但试药组均弱于阳性对照组;在体内染虫试验中,桦褐孔菌多糖组小白鼠平均存活天数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桦褐孔菌多糖体内抗虫效果较好。桦褐孔菌粗多糖得率为17%,桦褐孔菌菌核中多糖含量为2.07%,桦褐孔菌粗多糖中的多糖含量为22.43%。各试验组小鼠存活天数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桦褐孔菌多糖中剂量组小鼠存活率最高,且存活时间最长;桦褐孔菌多糖的高、中剂量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高剂量组IL-2水平与其他各组比较差极显著(P<0.01);除感染组外其余各组IFN-γ、IL-2均在第6天出现峰值。桦褐孔菌多糖组中CD4+ 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细胞比例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对照组CD8+T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桦褐孔菌多糖组(P<0.05),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桦褐孔菌多糖治疗组小鼠的肝脏、脾脏、肺脏中的虫体拷贝数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经SOM分析筛选出了桦褐孔菌多糖治疗组及阳性治疗组的有效差异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分析出了两种药物治疗弓形虫的主要原因。 结论:桦褐孔菌多糖具有体外抗虫作用,效果较阳性药物弱,但体内抗虫效果好略优于阳性药物。桦褐孔菌多糖可有效延长感染弓形虫小白鼠的存活时间,其2mg/10g体重剂量为抗弓形虫感染的最佳治疗量。该剂量可使小白鼠血清IFN-γ、IL-2值升高到适当水平,有效治疗弓形虫感染对小白鼠的伤害,可有效调节感染弓形虫小白鼠的CD4+T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例,达到抗弓形虫目的,能够减少弓形虫在感染小鼠脏器中的表达。桦褐孔菌多糖抗弓形虫机理是通过调节宿主细胞因子水平,促进Th1/Th2平衡,控制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以及对机体整体调控达到抗弓形虫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