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草与白菜尾菜虽属于农作副产物,但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将稻草和白菜尾菜进行混合青贮不仅可以使这两种农作副产物的养分形成互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作副产物的利用率。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养分品质的影响、分析混合青贮微生物群体的优势细菌与真菌区系,并通过体外模拟发酵方式对青贮效果较优的组进行饲用价值评定,以筛选出最优青贮组合。试验一、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养分与品质的影响本部分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稻草与白菜尾菜比例、不同植物乳杆菌和纤维素酶的添加量对混贮养分和品质的影响。分别以稻草和白菜尾菜为青贮原料,采用L9(33)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将稻草尾菜比例、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添加量分别按3种不同的梯度进行正交设计,并设置对照组,共10个试验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在以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4:6时分别添加0.030 g/kg植物乳杆菌+0.20 g/kg纤维素酶(1组)、0.035 g/kg植物乳杆菌+0.25 g/kg纤维素酶(2组)、0.040 g/kg植物乳杆菌+0.30 g/kg纤维素酶(3组);在以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5:5时分别添加0.030 g/kg植物乳杆菌+0.25 g/kg纤维素酶(4组)、0.035 g/kg植物乳杆菌+0.30 g/kg纤维素酶(5组)、0.040 g/kg植物乳杆菌+0.20 g/kg纤维素酶(6组);在以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6:4时分别添加0.030 g/kg植物乳杆菌+0.30 g/kg纤维素酶(7组)、0.035 g/kg植物乳杆菌+0.20 g/kg纤维素酶(8组)、0.040 g/kg植物乳杆菌+0.25 g/kg纤维素酶(9组);并设置对照组(CK组)。分别在青贮15、30、45 d进行养分和品质测定。结果显示: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4:6的青贮组(1、2、3组)的感官评分均值均高于其他组,且在青贮45 d时的评分也高于其他组;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4:6的青贮组(1、2、3组)的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WSC)含量、饲料相对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均值均高于其他组,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washing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washing fiber,ADF)含量均值均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各青贮组的pH均在青贮45 d时达到最低,1、2、3组的pH在青贮45 d时均在4.0以下,且1、2、3组在各青贮时期pH均低于其他组。各青贮时期的氨态氮与总氮之比(Ammonia nitrogen/Total nitrogen,NH3-N/TN)均以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4:6的青贮组(1、2、3组)较低。除CK组外其余青贮组的乳酸(Lactic acid,LA)含量和发酵品质总评分也均在青贮45 d时达到最高,且1、2、3组的LA含量均值和发酵品质总评分均值也均高于其他组。相关性分析及拟合分析表明,CP含量、RFV分别与LA含量、发酵品质总评分呈正相关二次方曲线关系,而与pH呈负相关二次方曲线关系。综上本部分试验表明,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4:6的青贮组(1、2、3组)提升了 CP、LA含量、RFV、发酵品质总评分,降低了 pH、NH3-N/TN,且在青贮 45 d时青贮养分和品质相对其他组更好。试验二、不同处理对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在试验一的基础上,本部分试验通过对青贮45 d的稻草和尾菜比例为4:6青贮组(1、2、3组)与对照组(CK组)进行细菌和真菌区系的测定,分析青贮中细菌和真菌相对丰度间的相关性、青贮养分与细菌和真菌相对丰度间的相关性、青贮品质与细菌和真菌相对丰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1、2、3组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高于CK组(P<0.01),且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相对丰度均极显著低于CK组(P<0.01),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CK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与CP、LA含量、RFV、发酵品质总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干物质(DM)、NDF、ADF、乙酸(A A)含量、NH3-N/TN、pH则呈负相关关系;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子囊菌门(Ascomycota)、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相对丰度与 DM、NDF、ADF、AA 含量、NH3-N/TN、pH 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CP、LA含量、RFV、发酵品质总评分则呈负相关关系;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相对丰度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本部分试验表明,与对照组(CK组)相比,稻草和尾菜比例为4:6的青贮组(1、2、3组)提升了混合青贮养分、品质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混合青贮pH及镰刀菌属(Fusarium)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试验三、稻草与白菜尾菜混合青贮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的影响本部分试验对青贮45 d的稻草和尾菜比例为4:6青贮组(1、2、3组)与对照组(CK组)进行体外模拟发酵试验,通过瘤胃发酵参数、体外培养产气参数、纤维物质降解及其结构观察以评定各青贮组的饲用价值。结果显示:在体外培养12 h时,2组的微生物蛋白(Microbial protein,MCP)浓度显著高于CK组(P<0.05),1、2、3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s,TVFA)浓度均极显著高于CK组(P<0.01)并以2组最高;在体外培养24 h时,各组间的MCP浓度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以CK组最低,3组的TVFA浓度极显著高于CK组(P<0.01);在体外培养36h时,1、2组的MCP浓度均显著高于CK组(P<0.05)并以2组最高,1、2组的TVFA浓度均显著高于CK组(P<0.05)并以2组最高。各组间的累积产气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2组的理论最大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均极显著高于CK组(P<0.01)并均以2组最高。虽然各组间的NDF和ADF的36h降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NDF36 h降解率最高的为2组,ADF36 h降解率最高的为3组。又通过电镜观察体外发酵36 h后的稻草降解情况,发现与CK组相比,1、2、3组的稻草纤维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2、3组的表面附着大量的微生物且降解程度均高于1组和CK组;但与3组相比,2组的稻草除了与3组有相似的表皮结构和表皮下细胞的严重降解外,其梁状结构处还出现了多处因降解产生的缝隙,因此总体以2组的降解程度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CP含量与体外培养累积产气量、MCP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本部分试验表明,与其他组相比,2组不仅瘤胃发酵参数较优,且纤维降解程度也较高,因此该组饲用价值相对较高。综上表明,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4:6的混合青贮组(1、2、3组)其养分、品质均较高;且该三组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均高于CK组,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相对丰度均低于CK组;CP、LA含量、RFV、发酵品质总评分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相对丰度呈负相关关系;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相对丰度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呈负相关关系。而当稻草和白菜尾菜比例为4:6、植物乳杆菌添加量为0.035 g/kg、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25 g/kg(2组)进行混合青贮45 d时,其饲用价值相对较高,且较高的养分含量提升了其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降低了 pH及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促进了其青贮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