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汝《诗缵绪》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554802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研究绵延千年,长期以来都是以经学研究为主,直至明代中晚期出现大量以文学性解读为主的研究著述。作为处于《诗经》研究方向由经学转向文学的过渡阶段,元代的《诗经》学研究已经出现了兼具经学阐释和文学研究两方面意义的治《诗》著述,刘玉汝的《诗缵绪》正是这样的一部代表性作品。本文以元代独尊朱子之说的《诗经》学概况为背景,从成书概况、经学阐释、文学研究及地位意义四个方面对《诗缵绪》一书进行考察。在经学方面,此书与朱熹《诗集传》有明显的承袭关系,但在阐发申说时常带有驳正的性质,力求使朱熹说《诗》体系更为完善周密;亦能不拘权威,提出己见,如以“古音”代替“叶韵”的观点。在文学方面,《诗缵绪》细化了赋比兴的分类、用法和规律,注重以地域风俗的宏观视角读《诗》,同时有意识地运用“诗法”、“诗体”去分析诗歌的结构安排,这些对《诗经》文学特质的认识是以往治《诗》者所忽略或关注不够的。因此,《诗缵绪》作为元代《诗经》学的一部可观之作,在《诗经》学史上有其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虽然学术界对古代文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对一些不常见的文体观照仍存在空白之处或薄弱环节,如戒体文的研究。本文在梳理戒体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文所要探讨的
调查研究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归纳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影响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与需求的主要因素,提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孙一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著名的山人及隐士,在当时颇负盛名。而当前学术界关于他的研究却并不多。对其进行细致的个体研究,有助于发掘其诗歌价值及文学地位。关于孙一元的生
黄周星(1611-1680),字景虞,号九烟,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颇具文名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黄周星忧虑民生、坚持操守,尤其在国祚鼎革之际,撰制了大量富有艺术魅力、社会功能的作品。
《留美学生季报》创办于1914年,是近代中国第二次留美潮中的留美中国学生成立的一份中文刊物。《留美学生季报》在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前,对中国的文字改良、文体革新问题进行了
目的探讨吸烟与食管癌死亡危险的关系,验证在死因调查中同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方法分别采用非随机和随机方式在中国选择24个大中城市以及79个农村县进
“贰于楚”(见人教社2003年6月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烛之武退秦师》)是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的两个理由之一。
●聂凤智司令员曾夸耀说:“郑长华率领的34团,像一只有力的铁拳,只要把他伸出去,就一定会把敌人打痛的!”$$ ●在抗美援朝空战中,郑长华率领空军12师34团共击落敌机43架,击伤4
报纸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斯别什涅夫,汉名司格林,1931年8月13日生于北京,2011年6月14日卒于圣彼得堡,一生传奇,孜孜不倦,在中俄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特殊的友谊之桥。司格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