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融合的舰船动力装置技术状态综合评估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hao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定量评价旋转机械振动状态的融合信息熵方法研究”和海军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旋转机械振动状态的融合信息熵方法研究”为课题背景,以舰船动力装置为研究对象,对舰船动力装置技术状态综合评估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将信息融合技术有机地嵌入到舰船动力装置技术状态综合评估中,构建了基于信息融合的舰船动力装置技术状态评估模型,并在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综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船舶技术状态评估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的基础上,指出了船舶技术状态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船舶技术状态评估的思路。在阐述技术状态管理的概念和发展的基础上,论述了本文所研究的技术状态评估的含义。创建了基于信息融合的舰船动力装置技术状态评估模型,将信息融合技术有机地嵌入到舰船动力装置技术状态评估的相应环节。根据舰船动力装置的特点,建立了舰船动力装置技术状态评估的部分顶层指标体系。提出采用粗糙集理论的知识约简来优化技术状态评估中的特征指标。以QGF-1汽轮鼓风机为对象,利用粗糙集理论建立了QGF-1汽轮鼓风机技术状态评估的特征指标、决策规则。考虑到综合评估中证据的不确定性,提出了采用Dempster-Shafter(D-S)证据理论来对各证据进行组合,以便达到降低不确定性的目的。为此,首先描述了D-S证据理论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其次研究了D-S证据理论的基本方法,不足之处,以及某些改进措施,总结了3种基于证据理论的决策方法,最后,建立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舰船动力装置技术状态评估方法。考虑到动力装置的许多设备是旋转机械类,本文研究了基于信息熵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试验建立4种信息熵特征(奇异谱熵、功率谱熵、小波空间状态特征谱熵和小波能谱熵)在旋转机械典型故障下的期望值,即获得基于信息熵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标准特征向量。在此基础上,根据越相似模式间的距离越短的思路,建立了基于信息熵贴近度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考虑到D-S证据理论的功能,建立了基于信息熵贴近度和D-S证据理论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通过实例计算描述了两种方法的适用性。从工程应用的角度上,提出一种基于任务剖面的复杂系统技术状态综合评估方法。将粗糙集理论、D-S证据理论、设备群和模糊理论等有机地嵌入到综合评估方法中。先由任务剖面和设备群概念确定需要评估的设备和设备群;其次采用粗糙集理论来优化单设备技术状态评估指标,然后采用基于D-S证据理论的单设备技术状态评估或基于指标分级的单设备技术状态评估来获得单设备的技术状态;通过各设备技术状态及在设备群中的权重综合评估获得设备群的技术状态;最后根据设备群的技术状态,采用D-S证据理论或基于设备群权重的综合评估方法,获得整个系统的技术状态。文中提出了基于专家模糊打分法的权重模型,使得评估易于操作,评估结果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其他文献
船舶型线设计在船舶设计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进一步地提高船型设计水平一直是造船家不懈的追求。由于船舶型线十分复杂,它既包含了直线、二次曲线,又包含了自由曲线。在
舰船水上过驳对扩大港口通航能力、提高港口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港口建设投资风险和提高现代海军舰艇续航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益。但由于舰船在海上过驳时要随风浪作
总体上,我国的网络评论正处在关键的过渡时期。长久以来,我们在形容新的网络文化时,会用"野蛮生长"这个词,网络评论经历过"野蛮生长"的阶段。在"野蛮生长"之后,正处于一个逐
<正>在传统教学中认为高中语文学习没有什么技巧,只是需要对知识进行积累,积累记忆的知识多了,语文能力自然就能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感到困惑,明明学生把要掌握
随着船舶结构疲劳强度的问题日益突出,对船体结构主要失效模式之一的疲劳破坏的研究也就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非线性波浪载荷作用下多种应力成
<正>百日咳是一种疫苗可预防,但对5岁以下儿童的致死率仍位于世界前五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4亿例感染,其中的儿童死亡人数在20-40万之
笔者访问期间参观了日本东京农大及岩手大学,参考两所大学的学科设置、研究项目,对我国酿造学科教育提出了参考意见。
<正>现行的语文教材,很多课文文质兼美,但仅仅让学生阅读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盲目地给学生增加阅读量,也不能达不到阅读的预期效果。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所
计算流体力学(CFD)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它能够提高船舶设计的效率和能力,是富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与热门课题,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展开进一步研究。船体绕流
本课题从造船行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势入手,分析了国际先进造船国家与我国造船在技术、管理上的差距。根据未来造船行业大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造船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