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制冷焦平面阵列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j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热成像系统应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要求图像测温达到一定精度,但非制冷焦平面阵列红外图像的非均匀性,严重降低了系统的图像测温精度,制约了系统的应用,因此,以提高红外图像测温精度为目的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这也是论文研究选题意义所在。 现有的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主要分为定标类校正和场景类校正两类方法。定标类校正方法是使用已知的数据映射关系对原始图像进行校正,而场景类校正方法是利用像元间或图像序列间的相关信息进行校正。两类方法各有侧重,定标法侧重图像测温精度,不能校正漂移;场景法侧重图像显示质量,能自适应漂移,但在克服漂移的过程中破坏了图像测温基准。论文通过对两类方法优缺点的理论分析和仿真比较,确定了以侧重图像测温精度且能校正漂移的定标类校正新方法作为论文主攻方向。 校正方法研究必须具备适当的评估手段;论文提出一种新的校正评估测度“校正率”,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红外图像非均匀性噪声状况做出评价,较好地反应图像噪声校正水平。这一评估新测度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在非均匀性校正仿真研究和实验研究中得到验证和应用,对非均匀性校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非均匀性校正是对红外图像非均匀性噪声的校正,红外图像噪声模型是校正方法研究的基础。论文在分析非均匀性噪声的时变特性和空间分布特性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时域噪声+空间模式噪声”的非均匀性噪声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新的噪声模型,“时域噪声+空间模式噪声+漂移噪声”,将漂移噪声作为一个噪声项进行计算和分析,使得校正方法对非均匀性噪声各部分的校正效果清晰直观。 论文设计实现了实验红外热成像系统,建立了对非均匀性校正进行实验研究的实验条件。实验验证了红外图像漂移噪声的存在,也验证了漂移噪声的校正是保证热图像测温精度的关键。论文以红外图像噪声模型为基础,以实验数据为依据,提出一种新的双温度线性回归补偿模型,简单有效地实现了对温度漂移的补偿,并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对回归方程系数进行显著性分析,确定了漂移补偿方程的合理性。论文对二次曲线校正法和双温度线性补偿校正法的校正效果进行了实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二次曲线校正法可将红外图像空间模式噪声降低到时域噪声水平,双温度线性回归补偿校正法能显著改善图像测温精度;将二次曲线校正法和双温度线性回归补偿校正法同时使用,可明显降低红外图像非均匀性噪声水平。 论文针对不同的噪声表现形式,对红外图像非均匀性噪声模型进行改进,设计并验证了空间补偿校正方法和漂移补偿二次曲线校正方法的有效性。这两种方法能同时完成漂移噪声和空间模式噪声的校正,校正后图像测温精度较高,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为使校正方法更具普适性,论文提出了多变量多项式校正方法。这一方法对现有的定标类校正方法和论文所提出的几种新校正方法作了很好的归纳,适合于强调图像测温精度的应用场合,对开展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线性拟合校正法、二次曲线拟合校正法、空间补偿校正法和漂移补偿二次曲线校正法等定标类校正方法都可以看作是多变量多项式校正方法在不同应用条件下的简化。
其他文献
偏振成像光谱系统作为进行光学探测的重要设备,可以获取待测物体较为清晰的二维平面图像和一维光谱图像。现有的偏振干涉成像系统不仅具有高稳定、高通量、高信噪比和高灵敏度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污染低的新型能源技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成果颇丰。SOFC技术中电解质、电极等关键材料的核心技术已经突破。但其整体性能的优化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除氢气外,各类碳基燃料也可以用作其燃料。由于碳基燃料比氢气更易获得且储量丰富,在高温时具有较高的热力学效率。因此发展碳基燃料SOFC很有必要。实验方法是验证和改善SOFC性能的重要途径。但理论推导和仿真模拟以其成本低且效率高
近年来,由于在红外探测、三维显示、海底通讯、生物标签等领域的应用,稀土离子掺杂的频率上转换发光材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稀土离子掺杂的重金属氟氧化物玻璃陶瓷更是引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简称BEC)描述当温度低于某一临界值时玻色子体系中大量粒子凝聚到一个或几个量子态的现象。BEC是量子统计物理学的基本结论之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用计算细观力学的方法来模拟研究铍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并构建一种采用三维模型来预测连续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这种三维模型可以考虑增强体的体积分
拓扑凝聚态物质的研究是21世纪初凝聚态物理中最有活力的一个领域之一。从拓扑绝缘体发现至今,拓扑的概念深入到凝聚态物理学的许多领域,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从拓扑绝缘体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