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P18在干扰素-α治疗慢乙肝过程中的预测意义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ju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的肝脏疾病。活动性HBV复制是导致肝脏损伤和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清除HBV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目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1、核苷(酸)类似物;2、干扰素(interferon, IFN)。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治疗疗程短而确定、耐药少见,故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选择。然而,目前干扰素治疗只能达到30%-40%的HBeAg血清学转换,约有60%的患者尽管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但仍然遭受乙肝病毒的侵害,因此短期内预测干扰素治疗疗效显得尤为重要,最新研究热点是干扰素抗病毒作用信号通路中的干扰素刺激基因,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18, USPl8)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干扰素刺激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USPl8在干扰素-α治疗慢乙肝过程中的预测意义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慢性HBV感染者70例,均为免疫清除期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肝组织活检,无明显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禁忌症。留取受试者治疗前新鲜外周血提取PBMCs进行体外干扰素-α孵育刺激试验,并对受试者应用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进行随访观察24周,其中无病毒学应答患者(nonvirological response, NVR)18例,完全病毒学应答患者(complete virologicalresponse,CVR)32例,部分病毒学应答患者(partial virological response,PVR)20例,健康对照10例。1体外干扰素-α孵育PBMCs:留取70例受试者治疗前新鲜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s,无血清培养基悬浮沉淀细胞,分为两组:第一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因子);第二组加入干扰素-α因子刺激孵育PBMCs,4h后收集细胞。2对所有受试者应用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随访观察,留取治疗0周、1周、12周、24周时新鲜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收集PBMCs。3Trizol法抽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USP18、STAT1mRNA的表达水平。4RIPA法提取细胞总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USP18、STAT1、P-STA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s中USP18的表达为阴性2干扰素-α治疗过程外周血PBMCs中USP18mRNA水平变化70例CHB患者在干扰素-α治疗过程中接受mRNA水平检测,将PBMCs中内参GAPDH相对表达量设定为1.00,与GAPDH表达量相比较,干扰素-α治疗前NVR组PBMCs中USP18的表达水平(0.073±0.026)较CVR组(0.043±0.023)及PVR组(0.044±0.02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65,P<0.01);治疗1周时,各组PBMCs中USP18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NVR组(0.098±0.023)、CVR组(0.071±0.027)、PVR组(0.074±0.027),NVR组表达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81,P=0.002);治疗12周及24周时,各组表达水平为NVR组(0.097±0.024)(0.096±0.023)、CVR组(0.069±0.025)(0.066±0.025)、PVR组(0.075±0.026)(0.074±0.025),NVR组表达水平仍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40,p=0.002;F2=8.654, P<0.01)。3干扰素-α治疗过程外周血PBMCs中USP18蛋白水平变化将PBMCs中内参β-actin相对表达量设定为1.00,与β-actin表达量相比较,干扰素-α治疗前NVR组外周血PBMCs中USP18的表达水平(0.308±0.046)较CVR组(0.250±0.044)及PVR组(0.248±0.04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51,P<0.01);治疗1周后,各组USP18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NVR组(0.563±0.050)、CVR组(0.431±0.047)、PVR组(0.428±0.047),NVR组表达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722,P<0.01);治疗12周及24周时,各组表达水平为NVR组(0.568±0.051)(0.566±0.049)、CVR组(0.430±0.047)(0.429±0.045)、PVR组(0.426±0.047)(0.430±0.049),NVR组表达水平仍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958,P<0.01;F2=55.841, P<0.01)。4体外干扰素-α孵育刺激PBMCs后形态学观察PBMCs经2h贴壁后,可见部分细胞悬浮,多数细胞为B细胞和外周血DC,干扰素-α孵育刺激4h后未见形态学变化,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5体外干扰素-α刺激PBMCs后USP18、STAT-1Mrna/蛋白水平变化体外干扰素-α刺激治疗前外周血PBMCs后,干扰素-α组PBMCs中USP18在mRNA/蛋白上的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VR组、CVR组及PVR组外周血PBMCs中STAT-1mRNA及其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6体外干扰素-α刺激PBMCs后USP18表达水平与P-STAT-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空白对照组及干扰素-α组PBMCs中P-STAT-1表达水平分别为:NVR组(0.25±0.02)、(0.58±0.05),CVR组(0.26±0.02)、(0.66±0.05),PVR组(0.26±0.01)、(0.65±0.05),干扰素-α组PBMCs中P-STAT-1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扰素-α刺激后PBMCs中USP18的表达水平与P-STAT-1的表达水平成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53(P<0.01)。7多种影响因素与干扰素-α治疗疗效的回归分析将受试者的年龄、治疗前HBV-DNA基线水平、肝组织炎症分级、治疗前ALT水平、及治疗前PBMCs中USP18的表达水平多种因素与干扰素-α治疗疗效进行logisitic回归分析,通过逐步排除法,病毒载量、肝组织炎症分级及治疗前PBMCs中USP18的表达水平进入回归方程,y=0.588+20.552x1-39.299x2+19.641x3,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χ~2=35.682,P<0.01)。结论:1USP18的表达受干扰素刺激机体强烈诱导。2USP18通过干扰STAT1的磷酸化作用,抑制干扰素-α抗病毒信号通路。3HBV-DNA基线水平、肝脏炎症分级及治疗前PBMCs中USP18表达水平与干扰素-α治疗疗效均存在相关性,受试者治疗前PBMCs中高水平表达USP18影响干扰素-α治疗疗效。4USP18可能是干扰素-α治疗慢乙肝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稳定的负性预测因子。
其他文献
科技论文的功能是在文本发布者与接受者之间传递信息和知识,其目的是表达文本内容,翻译的核心是内容的精确、信息传递的效果、以及表达的规范。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是翻译目的
以大连黄泥川现役隧道仰拱处开槽铺设水管工程为实例,采用室内实验及工程类比等方法,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相似实验原材料为中砂、石膏粉、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合比选用相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相
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网络)是一种具有聚类功能的网络,为了进一步对土壤进行分类,特意将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应用于其中。围绕着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在土壤分类中的
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的到来,西方的翻译研究得以从文化、诗学、历史和政治等方面进行翻译的理论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相应的成果,翻译目的论作为
目的保障危重、候诊期间患者的安全性,杜绝漏诊。方法通过分诊标准体系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软件设计,并在软件中融入实时监控患者的理念,开发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化急诊
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全有活力的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分配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商业银
目的:通过观察“拨穴通络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施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VAS及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分,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将201
太湖地区棉业兴起于元代,发展于明代,至清代前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清代后期在近代工业化的冲击之下,该地区棉业随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学界对明清太湖地区棉业的
本论文是关于法国作家埃韦尔·让(Herve Jaouen)的儿童文学作品《外婆的记忆》(Mamie Memoire)一书的翻译实践报告。原作是一部轻松幽默又充满温情的家庭故事,围绕患有阿尔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