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移植后长期预后的分析:两个中心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mi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肝内小叶间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并逐渐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导致肝衰竭。熊去氧胆酸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一线用药,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减慢肝纤维化进展,但约40%的患者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效果不佳。然而,二线治疗药物奥贝胆酸应用于熊去氧胆酸不能耐受或效果不佳的患者只有50%有效。所以,到目前为止肝移植被认为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终末期阶段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影响PBC患者肝移植后预后的因素尚未完全清楚。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两个移植中心进行肝移植的69名PBC患者患者,明确PBC患者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肝功能变化情况,术后进行随访分析复发、并发症以及预后。方法:入组患者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6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因PBC行肝移植术的69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术前化验及检查结果,密切监测患者术后4周内肝功能变化,随访期间出现不能解释的肝功异常进行肝穿刺活检,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监测患者并发症。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极小值-极大值)表示;计数资料均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进行描述。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Fisher检验、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危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采用Kapan-Meier生存曲线表示累计生存率和累计复发率。结果:1.PBC行肝移植患者的总体临床特征:行肝移植的患者以中年女性为主,中位年龄为55(39-67)岁,女性患者60例占87%。MELD评分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PLT)比率指数(APRI评分)分别为19(6-31)分和2.26(0.11-42.22)分。Mayo风险评分为9.53(4.34–12.44)分。Child-Pugh B级患者26名(37.7%),Child-Pugh C级患者43名(62.3%)。2.PBC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6%、95.6%和95.6%。APRI>2与术后低生存率相关(Log-rank P=0.006)。3.PBC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0%、4.6%和6.3%。复发与移植时受体年龄相关,受者年龄小于48岁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Log-rank P<0.001)。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术后第一天急剧升高达到峰值,第2天迅速下降,AST的下降趋势比ALT更加迅速,术后1周降低至正常值附近,术后4周内完全降至正常值水平并维持。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术后第1天降至正常值附近,后持续缓慢升高,直到术后1周达到峰值,后又逐渐下降,术后4周降至正常值附近。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术后整体呈下降趋势,术后第1天开始下降,术后4周降至正常值范围内。白蛋白(ALB)术后波动性升高,术后4周升至正常值。总之患者肝移植术后4周内肝功能各项指标(包括AST、ALT、ALP、GGT、TBIL、DBIL、ALB)均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内。5.移植术后存在多种并发症,包括感染并发症、胆道并发症、血管并发症、排斥反应和其他相关并发症。感染和胆道并发症为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和26%。结论:1.PBC肝移植患者生存期长,且APRI>2与术后低生存率相关,故APRI可考虑用于初步预测患者术后生存期。2.尽管术后常规应用优思弗(UDCA),但肝移植术后随着随访时间延长,PBC复发率逐渐增加,且复发与年龄相关,年龄小于48岁复发风险高。3.尽管肝移植术后初期肝功各项指标改变明显,但4周内均可完全恢复正常。4.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种类多,感染和胆道并发症为肝移植术后的最主要并发症。
其他文献
我国的民航事业在近些年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伴随而来的是航班延误问题,此问题已经影响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解决此问题,就要理清人民的需要在哪,理清政府、航空公司、空管、机场在航班延误中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才能避免曾因航班延误产生的旅客占机罢机、冲进登机口和停机坪、殴打工作人员事件不再重演。航班延误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上广泛议论的话题。这不但给机场和航空公司这样的公共服务性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城市绿地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活动空间,对疫情防控和促进公众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新冠疫情背景下,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为康复景观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剖析城市绿地康复景观改善健康的作用机制。其次提出构建城市绿地康复景观的3大策略,即物质环境促进生理健康、活动空间促进心理健康、社会交往活动促进社会健康。最后详细阐述城市绿地康复景观的物质环境、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抗疫期间警务人员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表和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104名警务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 80.77%的警务人员认为工作面临很大风险,71.15%的警务人员认为工作压力大,82.69%的家庭对警务人员从事此工作感到担心。"新冠肺炎"抗疫期间警务人员IES-R总分分析:3名评分为亚临床,占2.88%,21名评分为轻度,占20.19%,68名评分为中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促进了信息的进一步交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通过网络来分享、交流个人对商品的评价和喜好程度,由此便产生了大量的评论文本。这类文本大多出现在电商平台、外卖平台以及一些社区论坛中,例如常见的淘宝、美团外卖以及汽车之家等。在这些文本评论中,往往蕴含了评论者对该产品的情感倾向,因此针对商品评论的情感分析,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指导性建议,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及时获取消费者的喜好,
背景与目的:脑小血管病是脑卒中常见的病因与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腔隙性脑梗死是脑小血管病的主要特征之一。腔隙性梗死约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类型的25%。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在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甚至亚急性期受损,且d CA受损与预后不良有关。有研究指出缺血性卒中d CA功能受损特征与卒中亚型有关。本研究旨在探索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d CA功能改变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脑卒
电阻抗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它将安全电流注入到物体内部,再通过放置在物体表面的电极测量物体表面的电压值,从而计算出物体内部的每个位置的电导率,以绘制出物体内部组织的分布情况。传统的医学成像方式(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辐射、成像速度缓慢、价格较高及患者移动不便等不足,这些因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海量的信息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严重的信息过载问题。作为解决信息过载问题的有力手段,推荐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个性需求、兴趣爱好、历史行为等信息,以个性化地方式为用户提供其感兴趣的信息、物品等。推荐系统的早期方法大多基于协同过滤思想和物品内容特征。最近,随着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图卷积网络在各自领域相继取得成功,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将这些新兴技术应用
背景与目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痴呆的第二大种类,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近年来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增长,VaD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目前临床中尚无有效治疗VaD的手段,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安全、疗效切实、临床普及程度高的治疗措施。远隔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10种抗抑郁药物(氟西汀、氟伏沙明、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氯丙咪嗪、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帕罗西汀、氯米帕明、舍曲林)治疗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 Med,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检索日期
车架作为货车的主要承载部件,在货车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车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整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基于遗传算法,在满足可靠度的前提下,对车架进行了轻量化设计。本文所做工作如下:1、建立了车架拓扑优化模型。以单元密度作为设计变量,以结构柔度最小作为目标函数,以结构体积分数作为约束条件,分别针对弯曲、扭转、制动和急转弯四种典型工况对车架进行了拓扑优化,同时参考同类型车架横梁与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