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权势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吸取以Norman Fairclougb为代表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家对话语权势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语料进行定性分析,探讨网络聊天中的话语权势现象及权势建构策略。 论文首先简要总结了目前对网络聊天的研究,发现对网络聊天的研究强调了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虚拟性,及由此带来的平等性和自由性,而忽视了网络交流中存在的话语权势。论文还对话语权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指出目前对话语权势的研究侧重机构话语中的权势现象,如法庭话语,医生和病人的谈话,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各种形式的采访,工作面试等。不同的机构话语具有不同的权势关系及其表现形式,有些比较正式,有些更接近日常会话,表现出非正式的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机构话语的参与者都为实现不同的机构目的扮演机构角色。比如新闻采访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其主要目的是以采访的形式,把被采访者(一般是公众人物,专家等)的观点传递给观众。 日常会话不同于机构话语,参与者无需扮演特定的机构角色,但日常会话中同样存在权势关系,只不过权势关系具有与机构话语不同的表现形式。目前,只有少数人对日常会话中的权势问题和表现形式做出专门的研究,而对于网络聊天中的权势问题的研究更是很少。 论文认为权势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关于网络聊天中的权势,论文则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第一,网络聊天中的权势属于建构性的,而不是赋予性的。所谓建构性,是指网络聊天者在交流中通过语言的使用来获得权势,而且它的获得一般都需要一个过程。第二,网络聊天中权势的成功建构是双方共同完成的,如果一方试图建构,而另一方不合作,则不能说明试图建构的一方的权势大于另一方;第三,网络聊天中的权势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 论文从两个方面讨论网络聊天中的权势建构行为:问答互动和话题控制。 在问答互动中,本文主要从三个层次考察寻求对方信息的问答互动:(一)问话策略包括用“封闭型”问话代替“开放型”问话避免遭到拒绝、重复问话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 THESIS直接要求对方给予回答、先提供自身信息作为条件要求对方给予回答、礼貌问话。从合作的角度看,如果问话人成功的通过问话了解到对方的信息,则问话人的权势大于答话人;如果答话人采取不合作或者不完全合作的态度,问话人没有了解到对方的信息,则不能说明问话人的权势大于答话人。(二)答话策略包括提供不充分信息、提供不确定信息、延迟给予回答、以间接的方式拒绝回答。(三)后续行为是问话人针对答话人的回答做出的反馈,包括语气词、表情语言的使用、对答话人做出评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由于非言语行为的缺失,网络聊天中的后续行为明显多于日常会话。 话题是衡量权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控制了话题也就控制了交流的方向。在话题控制部分,重点分析引发话题、维持话题、重新引发话题、话题中断这四个方面的权势问题。 引发话题较多发生于会话开始阶段,双方通过互换信息初步了解对方。这一阶段,引发话题通常是个人行为,话题一般以问话的方式引发。如果一方A通过不断成功引发话题,从信息量的角度看,了解对方B的信息量多于对方B了解A的信息量,则A的权势大于B。但通常,从信息量的角度去衡量,双方权势关系不是很明显。在双方互换信息量相当的情况下,权势体现在引发话题的方式上,如一方总是先引发话题,一方在另一方做出回答之前连续引发几个话题。 维持话题是双方合作的行为。维持话题重点考察三种情形下的权势关系。第一,话题不属于私人话题,双方持统一观点。发表观点多或提供信息多的一方更有权势,因为信息和观点体现了聊天者的知识、经验以及表达能力。第二,话题不属于私人话题,双方观点不一致。比较有说服力的一方更有权势,同样说服力是聊天者知识、经验和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第三,话题属于私人话题。如果一方提供较多关于自己的正面信息,如成就等,则更有权势;如果一方透 露较多自己的消极想法,寻求帮助或发泄,则处于倾听和给予鼓励支持的另一 方更有权势。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具有更多聊天技巧(语言技巧)的人,可能 比拥有更多信息的人更有权势,甚至有可能让后者成为一个单纯的信息提供 者。 重新引发话题的现象在网络聊天中比较常见。本文重点考察两种情形下的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 THESIS重新引发话题。第一,由于公共聊天室里计算机屏幕上的信息滚动较快,聊天者在一边注视屏幕一边打字的情况下容易漏掉一些信息,因此聊天者常常将问过的问题再次提出以提醒对方。这种情形下的重新引发话题双方权势关系不明显。第二,在对方B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拒绝回答某话题的情况下,一方A再次引发话题要求对方回答。如果此方A最后说服了对方B,达到了目的,则此方A的权势大于对方B。 由于网络聊天自由性较大,话题容易中断。话题中断有四种可能:第一,新话题的引发造成话题中断;第二,重新引发话题造成话题中断;第三,一方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