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血液病,特点是PH染色体(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阳性,产生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基因产物,并编码相应蛋白[1]。伊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马替尼(IM)可以直接抑制BCR-ABL活性,是目前用于治疗CML的首选方法,它显著地改变了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然而,有20%-3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耐药[2]-[3]。雷公藤甲素因其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而受到关注,近期研究报道雷公藤甲素(TP)可以影响MDM2-P53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诱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凋亡[3]-[5],TP是否通过同样的机制作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伊马替尼细胞(K562/G01)?本课题通过体外实验的方法观察TP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耐伊马替尼细胞株(K562/G01)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作用及XIAP、MDM2、P53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探讨观察雷公藤甲素(TP)是否可以通过此通路克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耐药,为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1.MTT法测定TP在不同浓度、时间对K562/G01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2.流式细胞术测定TP在不同浓度、时间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XIAP,MDM2,P53的表达水平。结果:1.MTT测定结果示:不同的TP浓度(10nmol/l、20nmol/l、40nmol/l、80nmol/l、100nmol/l)干预K562/G01细胞在12h、24h、48h时间点,TP对该细胞株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在该浓度范围内,TP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P<0.05)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示:用20nmol/l、40nmol/l两个浓度的TP处理K562/G01细胞12h、24h后,该细胞株呈现明显的凋亡现象(P<0.05)呈时间-剂量依赖性;3.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果示:用20nmol/l、40nmol/l的TP作用于K562/G01细胞24h后,XIAP,MDM2 mRNA的表达下调,P53 mRNA的表达上调,同时BCR/ABLmRNA的表达显著性减低。且随着浓度增加,表达量变化幅度增加(P<0.05)。结论:1.TP可以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K562/G01细胞增殖;2.TP可以诱导K562/G01细胞凋亡;3.TP可以降低XIAP、MDM2、BCR/ABL的mRNA的表达,增加P53 mRNA的表达。其通过影响XIAP-MDM2-P53通路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影响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G01的增殖及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