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四倍体水稻及杂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l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源四倍体水稻是由二倍体水稻通过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水稻种质。与二倍体水稻相比,加倍后的同源四倍体水稻表现出千粒重增加、茎秆增粗、叶片颜色加深等生物学优势,但分蘖数减少、结实率下降等限制了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本实验室经过10多年努力选育出了具有高育性和稳定性的新型四倍体水稻(Neo-Tetraploid rice)。该材料与低育性同源四倍体水稻杂交所获得的杂种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弄清新型四倍体水稻及其杂种F1高育性的细胞遗传学机理,本研究以低育性同源四倍体水稻(T449)为对照,对新型四倍体水稻及其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的染色体行为等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新型四倍体水稻杂种F1及双亲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花粉育性。T449结实率、单株实粒数、株高分别为20.55%、127粒、87.40cm;H1结实率、单株实粒数、株高分别为69.75%、421粒、102.50cm;F1结实率、单株实粒数、株高分别为83.12%、757粒、116.44cm。与T449相比,H1和F1在株高、剑叶长、主穗长、有效穗数、谷粒长度、谷粒宽度、千粒重、单株实粒数、结实率方面均高于T449,且株高、单株实粒数、结实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新型四倍体水稻杂种F1在株高、单株总粒数、结实率等方面具有超亲优势。T449、H1和F1花粉育性分别为35.10%、77.95%、77.01%,与T449相比,H1和F1涨幅分别为122.08%和119.40%,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T449典败花粉率、染败花粉率、圆败花粉率分别为5.46%、46.15%、13.29%。H1和F1在典败花粉率方面显著低于T449,在染败花粉率与圆败花粉率方面极显著低于T449。(2)新型四倍体水稻杂种F1及双亲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T449、H1和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基本一致,都经历了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和四分体九个时期,但各时期的染色体异常类型及频率不尽相同。在四分体时期,三份材料异常率依次为:F1(1.01%)1(1.06%)111(1.63%)1(16.18%)1(4.96%)1(7.23%)1(0.47%)1(3.47%)1(5.59%)1(6.98%)1和F1在该时期未发现纺锤体异常。无论在终变期还是中期Ⅰ,较T449而言,H1与F1的二价体数目均较高,单价体、三价体、五价体、六价体的频率较低或者为0。在终变期:T449构型为:(3.29±0.25)Ⅰ+(5.56±0.36)Ⅱ+(1.27±0.12)Ⅲ+(7.22±0.17)Ⅳ+(0.11±0.03)Ⅴ+(0.06±0.02)Ⅵ;H1构型为:(0.59±0.12)Ⅰ+(6.10±0.34)Ⅱ+(1.28±0.20)Ⅲ+(7.84±0.18)Ⅳ;F1构型为:(0.49±0.16)Ⅰ+(9.18±0.45)Ⅱ+(7.28±0.23)Ⅳ。在中期Ⅰ:T449构型为:(4.19±0.40)Ⅰ+(5.30±0.45)Ⅱ+(1.30±0.18)Ⅲ+(7.21±0.30)Ⅳ+(0.05±0.03)Ⅴ+(0.04±0.02)Ⅵ;H1构型为:(2.51±1.03)Ⅰ+(6.53±0.62)Ⅱ+(0.92±0.29)Ⅲ+(7.42±0.39)Ⅳ;F1构型为:(0.69±0.13)Ⅰ+(12.65±0.54)Ⅱ+(5.49±0.27)Ⅳ。综上所述,新型四倍体水稻及其杂种表现出较强的生物学优势,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四倍体水稻成熟花粉的育性是其结实率偏低的原因之一。三份材料花粉母细胞在中期Ⅰ染色体拖曳、后期Ⅰ染色体落后,末期Ⅰ微核,末期Ⅱ染色体分离不同步和纺锤体异常的频率与其结实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结实率材料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单价体、三价体和高价体的频率较低,出现二价体的频率较高,出现四价体的频率一般也较高。
其他文献
本文设计了一种利用发动机冷却水余热作为热源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该系统以发动机废热作为驱动热源,不需要消耗发动机功率,可以降低汽车油耗,提高汽车动力性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首先对溴化锂制冷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部件热负荷的计算与校核、传热面积和介质流量的计算等。接着设计了与系统匹配的全空冷吸收器,对于内壁面三角形、四边形和圆形表面微结构,得出喷淋溶液在不同粗糙内壁面以及
精准施肥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减少肥料对环境不良影响的作用。广东省自2005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以来,积累大量的数据成果。如何利用这些成果建立我省施肥大数
同源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相比有着更大的产量潜力,灌浆特性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而种子的萌发特性是作物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因此研究同源四倍体水稻和二倍体
随着人类对电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实现电能的传输逐渐受到人类的青睐。小至生活常见设施设备,大至航空航天及水下应用设备等都因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无线电能传输相比传统电能传输的优势有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不用直接接触避免了磨损、火花、插拔等带来的问题,劣势是传输性能不及传统有线电能传输,且易受环境影响。为了解决无线电能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采用磁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式并加入了
碳/陶复合材料因兼具陶瓷的高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和碳材料的高导电性,在抗氧化、耐腐蚀等传统金属和高分子材料无法使用的空白领域内应用前景广阔。而设计控制功能相在其基体
种间杂交是有性杂交育种中拓宽选种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有棱丝瓜[Luffa acutangula(L.)Roxb.]与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em.]杂交产生的F1果实呈现苦味,其后代材料
由于斜交梁桥能很好的适应地形地物的限制,斜交梁已经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城市道路和立交枢纽中。但是,由于斜交桥主梁的不规则平面布置和非对称支承特性,使得斜交桥的地
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又称菜薹,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白菜亚种中的1个变种,当前在我国华南区域种
点击率(Click-through Rate,CTR)预测是对日志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影响用户点击结果的有效特征组合,进而对广告产品的点击率进行预测的过程。针对采用全连接神经网络进行高阶特征组合学习所存在的参数学习困难、学习效果不佳以及交互过程缺乏可解释性的不足,本文提出两种网络结构:增强型FNN(Enhanced Factorization-machine supported Neural N
桥面板是桥梁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车轮荷载传递给承重构件的作用,同时又是箱梁的主要受力部分。目前在桥梁设计中,很多桥梁规范采用一个简单或者保守的方法进行桥面板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