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菌酪蛋白激酶Ⅰ的功能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rra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是一种水稻的主要病害,严重威胁到水稻的生产以及人类的粮食安全问题,其致病菌为丝状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稻瘟病菌已经成为研究病原菌、寄主植物互作的模式病原菌,受到广泛的研究。了解参与稻瘟病菌致病过程的基因生物学功能,对于阐述稻瘟病菌的致病机理,从而研发环境友好型杀菌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鉴定了稻瘟病菌的酪蛋白激酶I,并且对其在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酪蛋白激酶I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从酵母到哺乳动物进化上保守的,并参与一系列重要的细胞过程。但是,在过去的研究中没有鉴定酪蛋白激酶在稻瘟病菌中的生物学功能。在本研究中,鉴定了稻瘟病菌中的两个酪蛋白激酶I,分别命名为MoYCK1和MoHRR25,并对其进行了靶向替换的基因敲除,但由于MoHRR25的缺失突变体可能不具有生命力,因此只对MoYck1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生物学功能分析。MoYck1的破坏会导致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和形态建成,分生孢子萌发以及附着胞的形成和渗透等多效性缺陷,从而导致突变体对水稻幼苗和大麦叶片的致病性降低。值得注意的是,与野生型相比,在氮饥饿条件下,MoYCK1缺失引发MoAtg8的快速脂化和自噬标记蛋白GFP-MoAtg8的降解,表明自噬活性受到MoYck1的负调控。此外,我们发现,HOPS复合物(调控液泡融合和蛋白分选)的一个亚基MoVps41,在酵母中已被鉴定为MoYck1的底物,与MoAtg8在细胞中共定位,并且是正向调控MoAtg8的脂化和GFP-MoAtg8的降解。此外,MoYck1还参与对离子高渗和重金属阳离子胁迫的响应。而对于MoHrr25,通过酵母双杂交的方法验证了其与生物钟核心蛋白MoFrq的互作关系,部分证实了它在调控稻瘟病菌昼夜节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揭示了酪蛋白激酶I在调节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细胞自噬,昼夜节律以及致病能力中的关键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杠板归的创伤治愈作用,预测其可能的创伤治愈机制。[方法]通过小鼠足部皮肤切除创伤模型观察杠板归对伤口愈合的影响;采用小鼠扭体法观察杠板归的镇痛作用;采用小
在时代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多屏时代悄然而至。“多屏”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要素,使得信息的传播结构和传播格局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也导致传播方式、媒体形态以及受众的习惯产生变化。受众身边的屏幕不仅有电视屏、手机屏、电脑屏、户外楼宇屏,公交屏、地铁屏、电影屏。更加重要的是各种尺寸不一的移动设备屏幕以及“机不离手”“低头族”等现象已经明确证实了“屏”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
<正>"执行难"与执行信访直接关涉群众切身利益和司法公信,而执行依据不确定性是重要致因。本文立足于法院执行工作的实际,以法院制作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执行依据为主要分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