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蛋白-Ⅰ在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分化和移植治疗脑缺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W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来,再生医学给脑缺血带来了新的希望。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由于具有很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可被大量地诱导成为神经细胞而成为再生医学移植供体的理想来源。由于ESC直接移植体内具有形成畸胎瘤的危险,因此应用ESC治疗脑缺血一般先在体外诱导分化出神经前体细胞或神经细胞,然后再移植进脑内。也就是说ESC治疗脑缺血的过程分为两部分,一是体外诱导ESC向神经细胞的分化,一是移植进脑内的ESC的迁移、增殖以及与宿主脑组织的整合。细胞分化是细胞特异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序贯性表达的结果,即哪些基因被激活和在什么时间与位点被激活,因此ESC向神经细胞的分化有着极其复杂的调控机制。同样地,ESC在宿主脑内的迁移、增殖和整合也受着自身机制和宿主机制的双重调控。因此寻求这一过程的可调控点或调控切入点是更好地应用ESC治疗脑缺血的关键环节。突触蛋白-Ⅰ(synapsin-Ⅰ)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与突触囊泡相关的磷酸蛋白,在神经的早期发育分化和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既往的研究也发现synapsin-Ⅰ在脑缺血再灌流后存在表达的变化。既然synapsin-Ⅰ与神经分化和脑缺血均密切相关,我们把synapsin-Ⅰ作为诱导ESC分化为神经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这一过程的可调控点或调控切入点的候选基因。通过研究synapsin-Ⅰ在ESC的神经分化及其移植治疗脑缺血这一过程的作用,验证synapsin-Ⅰ可否成为这一过程的可调控点或调控切入点,为进一步研究这一过程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法两种不同的途径体外诱导ESC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synapsin-Ⅰ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Ⅰ在诱导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2.于不同诱导阶段采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抑制ESC和PC12细胞的synapsin-Ⅰ表达,比较抑制与不抑制的形态学、分化效率及其它神经特异性蛋白表达的变化,观察这种干预对细胞的神经分化过程的影响。3.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和PC12细胞缺氧+血清剥夺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短暂脑缺血/缺氧+血清剥夺,再灌流/复给氧+血清后突触蛋白-Ⅰ的表达变化规律。4.采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ESC和遭受缺血缺氧打击的已分化的PC12细胞,模拟ESC移植迁移的过程,建立ESC移植治疗脑缺血的离体模型。采用Hoechst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计算ESC的迁移率,比较分化与未分化ESC的迁移能力、受缺血缺氧打击与未受缺血缺氧打击PC12细胞对ESC的吸引力;然后采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抑制ESC的synapsin-Ⅰ表达,观察抑制后ESC迁移能力和形态学的改变。结果1.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Ⅰ在ESC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2.于不同诱导分化阶段抑制synapsin-Ⅰ的表达均可导致ESC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进程较正常滞后和神经分化效率的降低,以早期分化阶段明显。第三、四阶段抑制synapsin-Ⅰ的表达导致第三、四阶段末神经前体细胞(nestin阳性细胞)比例较正常分化明显减少(第三阶段末:76.2±5.1%VS 68.5±4.2%,P<0.05,第四阶段末:90.2±4.3%VS 75.1±4.7%,P<0.01),细胞的突起伸长速度减慢。第五阶段抑制synapsin-Ⅰ的表达导致第五阶段末神经元样细胞、MAP2阳性细胞的比例减少(41.2±2.7%VS 30.7±3.2%,P<0.05),细胞之间的联系减少。抑制PC12细胞synapsin-Ⅰ的表达后也出现整个分化过程滞后的情况,大部分细胞突起较正常诱导分化过程短,诱导1d、4d、7d、10d分化细胞的百分率由正常分化过程的1.81±0.40%、45.13±4.17%、90.26±4.68%、84.66±4.81%降至0.33±0.46%、9.78±3.47%、45.3±7.98%、34.2±5.89%,转染组与正常分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MCAO模型和PC12细胞缺氧模型均显示短暂脑缺血/缺氧,再灌流/复给氧12h内synapsinⅠ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再灌流/复给氧后24 h降低(P<0.01),至72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4.遭受缺氧缺血打击后的PC12细胞比未遭受缺氧缺血打击的PC12细胞更能吸引ESC的迁移,迁移向缺血PC12细胞的ESC比迁移向未缺血的PC12细胞增多68%以上甚至数倍。抑制synapsin-ⅠmRNA的表达后,ESC的迁移细胞数较未转染前明显减少(P<0.05)。PC12细胞遭受缺血打击后24h移植的未分化和已分化ESC迁移数明显高于立即移植的ESC迁移数,两者的比值分别为1.97和2.04。结论1.synapsin-Ⅰ在ESC的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分化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在分化的早期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2.在ESC移植治疗脑缺血的离体研究中、ESC的迁移数受宿主细胞内环境的影响,并可能与ESC自身和宿主细胞的synapsin-Ⅰ的表达水平有关。3.synapsin-Ⅰ可能参与了ESC向神经细胞分化及移植治疗脑缺血过程的调控机制,有望成为这一过程的理想调控点或调控切入点。4.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可能成为体外建立干细胞迁移、分化模型的实用新型的工具。
其他文献
语气词是表达语气最重要的因素,但它却是很多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学习难点。而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语气词的教学研究也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如何改进目前的语气词教学
城市形象是城市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认同意义重大。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形象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关城市形象的设计、策划、管理等
<正>很多同学想努力完成一件事情,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注意力,中间不是上网就是听歌,又或者做其他事情,结果正事一拖再拖。很多同学想努力完成一件事情,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注
“社会救济”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对社会成员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生活困难予以物质援助或技术培训,使其获得最基本生活保证和自谋生计能力的社会安全制度”。1644年,清朝建立,定都北
目的:通过后路单侧椎弓根钉不对称栓系建立脊柱侧凸模型,和前路骨骺加压钉技术矫治脊柱侧凸,进而分析长节段或短节段单侧加压调节脊柱生长的可行性及其机制,为国内医疗器械开发和
本文通过对邮政报刊发行信息化的规划和实施步骤的研究,结合邮政报刊发行业务流程,提出邮政报刊发行信息系统规划方案。本文阐述了邮政报刊发行建设和开发信息系统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仍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多年来,中韩学界对朝鲜与女真、满族及其建立政权的研究笔耕不辍。纵观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方向多集中在中朝两国关系史、朝鲜与女真、后金以及清朝的关系研究等方面,鲜有将朝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根据土地承包合同享有的土地权利的总称,包括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一定程度上处分的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
场域理论认为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由相对自主的小社会——即子场域构成,各个子场域都有各自的逻辑与必然性,场域、资本、惯习是具有认识论意义的重要概念。在当前红色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