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平台视频资源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以心理学类课程为例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重点倚靠的中坚力量便是教师。在当代信息化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慕课大范围地在高校教育环境中传播,已经受到学校、政府等社会组织的高度关注,并形成了“慕课浪潮”,对高校的教学产生强烈的冲击。高校教师充分结合慕课等信息技术,促进自身的学术职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以心理学类课程为例,在优质慕课平台挑选教师教学行为显著的视频课程。主要借鉴经典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编码系统,编写适合本研究的视频编码表,对案例视频进行观测和分析。研究发现,在选定的慕课视频中,讲述与讲解是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教师使用教学媒体行为较为单一,教师使用辅助教学行为较为个性化,嘉宾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明显。教学行为背后体现出兴趣教学、个性化培养、教学相长、优质资源联动等教学理念,探究式教学策略和讲授式教学策略(按学习主导者的不同划分)、课堂组织策略(弹性使用时间、转变教师角色)、提问策略(对应理解、知识、应用、分析水平)等方法技术,及注重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自主和个性化选取互动内容与互动方式、拓展“全纳”化互动对象等互动策略。在此基础上,对慕课视频中的教学行为进行了模式建构,并为提升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与促进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提供相关建议。如宏观层面,需要深化自上而下的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的投资制度改革、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改革;在微观层面,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教学反思,积累缄默知识、提升教育机智;学生需要养成无缝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意识,提高高校教育评价和管理的参与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得到了广泛应用。加之互联网的普及,现代教育结合新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创新方式----微课程。微课程的提出及流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各种压力也急剧增加,外派务工人员这一特殊群体在我国各行业逐渐壮大起来。由于外派务工人员在种种活动中都是我们国家具体政策的执行者和体现者
反思性学习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努力实践为目的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活动进行再检验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常常被一种现
自2009年开始,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实现突破,福建首次成批次派遣大学生赴台短期学习,其中,福建民办高职院校和台湾私立高职院校合作密切,两岸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既能成为台湾由于少子化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多的家长愿意为加强自己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也在不断改善硬件条件和进行课程改革以适
皖江城市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是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地带。皖江地区集聚了安徽省近76%的普通高校和在校大学生等高教资源。羽毛球深受皖江地区高校学生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