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重点倚靠的中坚力量便是教师。在当代信息化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慕课大范围地在高校教育环境中传播,已经受到学校、政府等社会组织的高度关注,并形成了“慕课浪潮”,对高校的教学产生强烈的冲击。高校教师充分结合慕课等信息技术,促进自身的学术职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以心理学类课程为例,在优质慕课平台挑选教师教学行为显著的视频课程。主要借鉴经典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编码系统,编写适合本研究的视频编码表,对案例视频进行观测和分析。研究发现,在选定的慕课视频中,讲述与讲解是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教师使用教学媒体行为较为单一,教师使用辅助教学行为较为个性化,嘉宾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明显。教学行为背后体现出兴趣教学、个性化培养、教学相长、优质资源联动等教学理念,探究式教学策略和讲授式教学策略(按学习主导者的不同划分)、课堂组织策略(弹性使用时间、转变教师角色)、提问策略(对应理解、知识、应用、分析水平)等方法技术,及注重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自主和个性化选取互动内容与互动方式、拓展“全纳”化互动对象等互动策略。在此基础上,对慕课视频中的教学行为进行了模式建构,并为提升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与促进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提供相关建议。如宏观层面,需要深化自上而下的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的投资制度改革、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改革;在微观层面,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教学反思,积累缄默知识、提升教育机智;学生需要养成无缝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意识,提高高校教育评价和管理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