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制作中的视听语言应用策略研究及实践探索——以《摄影与摄像》课程为例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eqi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得到了广泛应用。加之互联网的普及,现代教育结合新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创新方式----微课程。微课程的提出及流行,使得教师们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反馈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随着微课程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同学们所认可,微课程发展也向着更具情节化、趣味化、故事化与互动性的方向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微课程研究的重点多以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为主,忽略了教学视频作为新媒体的一种教育形式应用,因此,教学视频的制作过程也应该需要注意视听语言的应用,这样更加容易让学习者进行微课程学习。  本研究通过个案分析法、实验对比法与问卷调查法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优秀获奖微课程以及影视作品在视听语言元素方面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且为了保证论文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初步探讨了视听语言在微课程制作中初步应用的策略设计。同时,论文还通过一定的技巧将视听语言应用到具体微课程视频的制作中去,并将成功录制的微课程课件向同学们进行播放,随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将针对微课程视听语言运用问题的设计问卷随机发给同学们并认真做好数据统计,最后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和验证微课程视听语言运用的效果,提出了提高微课程视听语言运用效果的具体建议措施。
其他文献
创新人才培养是事关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在于学校教育。“钱学森之问”不仅拷问着大学,也引起了基础教育界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反思。于是,多地高中纷纷采
无线电在当前社会发展之中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方式之一,电磁波在空中进行传递时会受到非常多的干扰和影响,这样通信的质量就会出现下降的现象.使用电磁兼容的技术可以对无线电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不仅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自身生存发展和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一般而言,校企合作主要指利用学校和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何充分调动高校辅导员的从业热情,提升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将对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