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视角下英汉被动范畴的格配置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态是一种语法范畴。句子语义可以以不同的语态表现,从而突出句子的重点。语态中,被动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课题,尤其是被动的句法表现形式。由于不同的语序和语法规则,世界语言的被动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学者们探讨最多的是被动态的语义研究,这是被动态的最基本和最传统的视角,包括对主动态与被动态的对比分析,其中对被动范畴在不同语言系统中的研究相对薄弱。汉语中的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对汉语中被动范畴的施通格配置的浅层研究,而英语的被动范畴中的格配置问题则没有很系统化的研究。以往研究尚未对格配置问题进行清晰、明确的分析与总结,进而分析个别语言的特征,从而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研究范围。因此,从类型学的视角去探究英汉被动范畴中的格配置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施通格配置在英汉被动范畴中的发现,使得英汉被动范畴中特殊结构合乎语法规则。在类型学视角下探讨世界语言中被动范畴的表现形式,进而研究英汉被动范畴中格配置的共性与差异,寻求语言中的共性,为被动范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首先介绍了世界语言以及主宾格语言和施通格语言中被动范畴的表现形式;进而总结英汉被动范畴的句法表现,解释两者的共性与个性;最后从英汉的被动范畴入手,分析两种语言被动范畴中的施通格配置,进而分析其语言现象的影响因素,与施通格语言所结合,发现世界语言的共性与个性。研究发现如下:1)目前语言学家认同在施通格语言中有主宾格配置,英语和汉语同样也有施通格配置。但是这种分裂格配置对动词有语义要求。虽然英汉语言存在共性,但在类似施通格配置的被动句中,动词的语义有所差异。汉语施通格动词语义倾向于“状态的改变”,“心理变化”,“动词&形容词共存”以及“自我变化”。英语则倾向于“状态的改变”,“增加&减少”,“创造”和“表始动词”。2)对于英汉语言中施通格配置的研究,国内少数学者对其进行了分析解释。例如吕叔湘(1978),金立鑫(2014)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英汉语中特殊句式进行了再分析,对其句法表现形式从格标记的视角进行了解读。认为,英汉语的中动结构是主宾格语言中有施通格配置的典型代表。其中“胜”和“败”的研究较为突出,对于二者的解释应从其本身的语义出发。这与黄正德的非宾格假说不尽相同。英语中,与之相对应的是“NP+V+ADV”中动结构。3)英汉施通格现象在句法和语义上存在共性和差异。语义方面相同点:英汉施格动词的语义指向是宾语,不是主语;施格动词结构所描述的事件通常都是完整且有终结点;受事自身状态会发生改变。差异:汉语中“了”,“已/已经”,“过”以及英语中“already”都表示时间的终结。但是在汉语中,“已/已经”可以与其他时态标志连用。省略“已/已经”,句子意思也不会发生变化。英语中,时态标志只是语素,不能够独立出现,只能和完成时态共存,即have+ed.Already不可以单独使用,只有在完成时态下才可以一同使用。与英语相比,汉语时态的表达更随意一些。句法方面相同点:英汉的施格动词从及物句转化为不及物句的地位与特征相同。即在及物句为二元谓词,转化为施格动词后转变为一元谓词;在时体态方面,通常采用过去时和完成体。差异:构成英语施格动词的词缀具有多样性,而在汉语中则较为单一。本研究具有语言类型学和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意义。一方面,对主宾格语言和施通格语言被动范畴的句法表现形式的列举,可以更清晰的了解语言在被动表现方式上的异同点,进一步为世界语言中被动范畴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另一方面,对于颇受语言学家关注的格配置问题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英汉被动范畴中的格配置问题为汉语和英语教学等领域提供了一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基于包含五次复系数的高阶Ginzburg-Landau方程为模型,采用分步傅里叶方法数值研究了啁啾类超短脉冲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相邻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五阶非线性效应非常敏感
为解决LED扩展光源照明系统设计时,优化时间较长且多软件数据传输繁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仅用Matlab软件进行快速优化设计的方法。该方法将成像设计中的序列光线追迹原理应用
莫迪亚诺为法国当代重要作家,与勒克莱齐奥、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于2014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译介的角度,莫迪亚诺已经进入中国三十多年。翻译活动是在一定的
在土方工程中,对多种技术进行了相应的应用,使用率最高的一种就是测量技术。在土方挖填调配、工程成本预算等过程中,测量土方工程量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需要对其做到足够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对后世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华文化圈”;16世纪后,传入欧洲;到
针对雾霾天气条件下目标对比度下降问题,研制成功了一套多光参量测量成像系统。通过多光参量成像的系统级辐射响应模型及模型参数分离式标定,实现雾霾天气情况下的多种场景目标成像实验观测。结果显示:楼房玻璃反射光中的偏振分量相对较强,通过线偏振、圆偏振、偏振角图像,可以清晰地分辨玻璃窗结构;普通的强度信息很难辨别雾霾天气下的路口车辆,在线偏振及偏振角图像中能够看到车辆,但是掺杂了树木的偏振信息,车辆信息较模
针对空中飞行目标姿态测量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光学测姿实现方法,对光学多站测姿实施复杂、单站测姿成像要求高等问题进行改进。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目标飞行连续影像信息和相应的外弹道位置数据,首先通过目标位置数据确定目标轴线向量起点,根据轴线向量终点的约束方程确定向量终点;然后通过偏航角、俯仰角与轴线向量起点、终点的关系,解算目标姿态角;最后通过姿态连续变化的先验信息,确定解算结果的唯一值。仿真计算和精度分析表